近年來,我國實驗室安全事故多發,尤其是高?;瘜W類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學習秩序,并且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我國各類實驗室數量龐大。其中,化學類實驗室安全工作基礎還很薄弱,在法規標準、安全監管、安全管理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今年2月,教育部出臺
inktype="text" imgurl="" tab="outerlink" data-linktype="2" style="overflow-y: auto; max-width: 100%; visibility: visible;">《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規范》,要求高校設立校級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健全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與準入體系,并建立實驗室安全隱患舉報制度。
inktype="text" imgurl="" tab="outerlink" data-linktype="2" style="overflow-y: auto; max-width: 100%; visibility: visible;">>>相關鏈接
實驗室是科學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基地,對科技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化學類實驗室安全管理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近日,記者就此問題深入采訪了化學類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
none="shifuMouseDown('shifu_t_003')" style="overflow-y: auto; max-width: 100%; margin: 1em auto; padding-top: 0.5em; padding-bottom: 0.5em; border: none; text-align: center; width: 700px; visibility: visible;">
實驗室危險源主要來源于化學試劑、實驗耗材、易燃易爆品、實驗廢液等化學品,電氣設備設施、高溫高壓設備、廢物處理設備設施等設備設施以及環境條件等因素。
2013年4月30日上午9點左右,南京理工大學校內一廢棄實驗室拆遷施工發生意外爆炸。圖為南京消防隊員從廢墟中將傷者抬出。(中新社記者 梅亮 攝)
我國實驗室數量龐大。目前,僅校園實驗室總數就有50多萬家,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在2001年至2021年期間,共發生了126起高校實驗室事故,累計造成20人死亡、107人受傷,實驗室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none="shifuMouseDownNewest('shifu_new_002')" label="Copyright © 2015 playhudong All Rights Reserved." style="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border-width: initial;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margin: 0em auto; color: rgb(126, 126, 126); text-decoration: inherit;">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一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2名研究生受重傷。

北京交通大學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發生爆炸。學生在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實驗現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實驗的學生死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實驗室發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
none="shifuMouseDownNewest('shifu_new_002')" label="Copyright © 2015 playhudong All Rights Reserved." style="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border-width: initial;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margin: 0em auto; color: rgb(126, 126, 126); text-decoration: inherit;">

中南大學實驗室發生一起爆燃事故,導致1名博士生被大面積燒傷。

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一科研實驗室發生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
類似事故造成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和惡劣社會影響,嚴重沖擊了人民的安全感,也暴露出部分實驗室安全管理標準規范不足、安全意識淡薄、培訓教育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礎條件不完善、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等問題。
據統計,在近20年發生的實驗室事故中,火災、爆炸事故約占80%,中毒、觸電、機械傷害等事故約占20%。其中,大部分火災、爆炸事故均涉及危險化學品。
none="shifuMouseDown('shifu_t_003')" style="overflow-y: auto; max-width: 100%; margin: 1em auto; padding-top: 0.5em; padding-bottom: 0.5em; border-width: initial;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initial; text-align: center; width: 700px;">
有關業內人士以教育部直屬高校(理工類)為例,向記者分析了高校實驗室危險品管控情況。
在62所教育部直屬的理工類高校中,有42所設有危險化學品倉庫,占比約66.74%。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在這42所設有危險化學品倉庫的高校里,有30所由安全職能部門直接管理;8所由學院自行管理;4所由學校后勤部門管理。有54所高校建設了危廢品中轉站,占比約82.10%。59所高校已有或正在建設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占比約95.16%。
過去,由于實驗室“三同時”安全要求不嚴、建設標準要求低等歷史原因,造成大量實驗室安全硬件基礎設施不規范。一些實驗室存在選址布局不合理、內部設施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安全要求等問題,這些都成為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硬傷”。
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常明亮認為,實驗室在安全管理體系和監管體系上存在短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驗室安全監管體系不完善。實驗室安全監管工作分散在不同職能部門,管理規定不盡相同,讓高校無所適從;由于各部門所掌握的信息資源不能分享,使得各職能部門間缺乏協調機制,責任不夠明晰,監管推動困難。二是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員培訓不到位等問題普遍存在,沒有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高校實驗室多由不同職能機關處室及學院分塊承擔,責任不清;實驗室危險化學品采購、儲存、使用、廢棄物處置等管理不規范。
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常明亮認為,實驗室涉及危險化學品品種多、行業范圍廣、監管任務重,而目前適用于實驗室的安全規范標準很少,導致實驗室安全管控缺少依據和抓手。
中國化學會產學研合作與促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焦斌認為,高校化學類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學校安全教育流于表面、規章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應性等問題。例如,一些高校實驗室要求不能使用明火,造成部分學生不會使用酒精噴燈、不會火工操作等。部分高?;瘜W實驗室安全風險的發現、識別、分析與化解等,沒有形成規范的操作理念。實驗室操作是個極具專業性的工作,要求從業人員在具有多種專業領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需具備科研管理、質量控制、?;泛陀卸居泻ζ饭芾淼榷喾矫娴膶嵺`經驗。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幊鼐軓奈;繁O管的層面,談了他對當前實驗室安全監管方面存在的困惑。他說,從法律法規、安全標準到科創企業考評,均缺少對科創園區或科技孵化企業類實驗室的安全考量。他指出,一些園區及企業雖然涉化實驗室較多,但關注極少。存在實驗室底數不清,安全管理現狀良莠不齊,監管部門開展整治提升、執法檢查法律依據不充分的狀態。另外,園區、高校、企業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園區實驗室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園區管理方僅考慮招商等經濟需求,忽視安全需求。部分企業存在安全倒掛問題,將?;O施外包給不具備能力的單位,安全風險也順勢轉嫁給了這些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外包單位。
清華大學實驗室管理處副處長艾德生表示,在教育部指導及多年檢查實踐的基礎上,具有高校特點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已經完成,教育培訓逐步深入,安全條件水平得到了提升,安全文化逐步建成,但體系化、精細化水平的提升仍需要進一步規劃、設計與實踐。教育系統外的其他部門或行業,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現狀不甚了解,提出的建議與意見也大都不符合高校實際。涉及安全監管的各部門、行業,應深入了解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特點,結合高校教學科研實際,提出適合高校實驗室安全的技術規范,群策群力提高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
none="shifuMouseDown('shifu_t_003')" style="overflow-y: auto; max-width: 100%; margin: 1em auto; padding-top: 0.5em; padding-bottom: 0.5em; border-width: initial;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initial; text-align: center; width: 700px;">
2022年5月,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在深圳市應急管理局的委托下,成立“化學化工類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研究及示范應用項目”課題組,在梳理法律法規、部門座談、企事業單位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編制了《深圳市使用危險化學品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指引(試行版)》(以下簡稱《規范指引》)。
《規范指引》具體內容包括總則、安全管理保障、基礎設施保障、標志和標簽、采購管理、儲存管理、使用管理、廢棄危險化學品管理、應急管理以及附錄等10個方面內容。《規范指引》分為通用、學校、科研院所、工業企業四個部分。
課題組會同深圳市有關部門,對深圳市13家企事業單位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實驗室開展了現場調研,通過座談交流和實地調研,共發現上述實驗室存在各類問題60余項,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實驗室現場危險化學品存放和使用、實驗室安全基礎設施保障等方面。去年底,深圳市開始對市內30家涉及使用危險化學品實驗室的企事業單位開展了《規范指引》的指導宣貫和示范應用工作。
據了解,上海市也一直致力于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監管探索。2019年,上海市應急管理局聯合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發文,明確提出加強學校對實驗室人員的安全培訓,摸清危化品實驗室危險源底數,出臺檢查標準,把實驗室納入應急管理部門日常安全檢查的一項內容。
2022年初,上海市成立危險化學品實驗室管理專委會,納入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通過建立聯動機制,把教委、科委、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部門都納入進來一起開展工作。去年,上海市閔行區專門開展園區實驗室安全排查,在排查的257家實驗室中,對照標準取締3家,查處29家,停產7家,共計罰款100多萬元,在園區內影響很大。
上海市通過制定地方法律及政策,對學校、醫院、科創實驗室的化學品種類、數量、用途等進行分類排查登記,及時掌握使用單位的分布情況、使用數量的動態變化,從而分配監管力量。同時,通過購買專業技術服務咨詢機構服務,為園區、企業、高校等提供多樣化、專業化的管理。通過系列行動,深化“放管服”,減輕了監管壓力。
據了解,上海市現有各類實驗室1.8萬余間。其中,涉及?;奉惖挠?900間。由科技部認證的上海科創園區有40多個。其中,屬于生物醫藥行業的實驗室近5000間。“目前,上海出臺了《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明確提出要增強產業創新,鼓勵設計創新實驗室。《條例》指出,政府部門要支持重點實驗室建設,鼓勵各類創新主體共同興建實驗室。將來,實驗室蓬勃發展趨勢底數大、增長快,也為應急部門安全監管增加了壓力。”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幊鼐鼙硎?。
none="shifuMouseDown('shifu_t_003')" style="overflow-y: auto; max-width: 100%; margin: 1em auto; padding-top: 0.5em; padding-bottom: 0.5em; border-width: initial;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initial; text-align: center; width: 700px;">
近日,青島新紀元檢測評價有限公司實驗員劉春英拿著領取的試驗用試劑無水氯化鎂,在“智能試劑管理平臺”上輕輕一掃,有關領取試劑的信息立即在平臺上顯示出來。
“為加強對化學品試劑的安全監管,我們公司專門建設了智能試劑管理平臺,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強化管控,試劑流向在平臺顯示得一清二楚。”該公司總經理朱琳介紹:“在平臺上,化學品的采購、運輸、儲存、使用、廢棄物處置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均可實現數據在線、網絡協同、可溯源,亦可以實現實驗室化學品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
青島新紀元檢測評價有限公司是一家涉及危化品使用的安全檢測檢驗實驗室。目前,該公司正在全力打造“實驗室安全數智化管理模式”。源頭治理,合理設計實驗室的建筑和設施布局,配置可燃有毒氣體報警、通風系統、消防系統、應急淋洗裝置等安全設施,實現安全設施與實驗室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該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安全責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訓、應急救援、風險管控等安全管理體系。利用系統如實記錄安全準入及教育培訓的信息,對安全準入及教育培訓過程進行電子化管理和統計分析。建立了實驗室風險“紅、橙、黃、藍”四色圖,指導實驗室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建立隱患排查清單及隱患排查計劃,根據計劃要求通過APP實現隱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驗收工作,打造系統化、智慧化、一體化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
深圳市在推行《規范指引》的同時,要求有關單位應按要求組織實驗室在深圳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填報使用危險化學品的相關信息,每季度進行數據更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各行各業更加注重科技研發,實驗室的數量和種類也會呈現逐漸增多趨勢。如何加強化學實驗室安全監管,成為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日前,記者走訪了部分化學實驗室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聽聽他們對化學實驗室監管的建議。
none="shifuMouseDownCard('shifu_c_015')" style="overflow-y: auto; max-width: 100%; border-width: 1px;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color: rgb(70, 118, 217); padding: 5px; margin-top: 10px;">
一是加強實驗室安全監管平臺建設。建設專門的實驗室安全監管信息平臺,或是將實驗室安全監管納入政府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推進各行業實驗室安全信息共享;推動政府部門對本區域實驗室進行分級分類安全監管,形成集中、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
二是推動企事業單位建立實驗室化學品安全管理系統。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立以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為中心,集成企事業單位、實驗室管理、庫房管理、廠商管理、運輸方管理、廢棄物處理方管理,化學品采購、運輸、儲存、使用、廢棄物處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綜合信息化平臺。
三是開展實驗室安全大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并動態展現區域實驗室安全風險分布規律及演變趨勢,構建實驗室、行業、區域安全態勢圖,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現實驗室安全風險畫像,深度挖掘區域安全風險管控薄弱環節,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治理。
none="shifuMouseDownCard('shifu_c_015')" style="overflow-y: auto; max-width: 100%; border-width: 1px;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color: rgb(70, 118, 217); padding: 5px; margin-top: 10px;">
一是完善法規標準,做到有法可依。制定專門針對實驗室安全的國家行政法規,強化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法律支撐,推動實驗室所在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規范實驗室的安全行為。
針對科創園區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池君杰表示,要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做好政策引導。任何科創成果、科創園區的考評,均應將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從政策上引導開展科創企業、園區所屬實驗室加強安全管理建設。
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加強部門協調。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明確相關行業領域部門對實驗室安全監管的職責,合理區分綜合監管和行業監管部門之間的責任邊界,消除監管盲區;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共同管理,相互協調,提高實驗室安全監管合力;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跨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多部門協同摸清實驗室底數和安全管理現狀,以便后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園區通過開展企業實驗室分類分級,聯合各部門推進示范科創園區搭建,提供并完善實驗室安全設計,危化品倉儲、配送、營運等配套公共服務。
三是加強源頭治理,提升本質安全。常明亮指出,必須加強實驗室安全“三同時”管理,新建實驗室安全設施與用房建設必須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合理設計實驗室的建筑和設施布局,配置煙霧報警、消防噴淋、應急洗消洗眼裝置、危險氣體報警系統、通風換氣系統等。
四是強化安全教育,開展應急演練。焦斌從“人、機、料、法、環”五個化學實驗室安全要素出發,給出了安全管理的有關措施。他認為,要加強實驗者的安全技術、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有些錯誤的習慣性認知和操作,容易損害儀器設備性能,埋下安全隱患。如果沒有正確的實驗步驟示范,學生實驗操作步驟錯誤,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化學實驗突發情況應急演練,例如,滅火器的使用、化學試劑的灼傷處理等。通過演練培養實驗事故基本處置的實際操作能力,積累經驗。他建議建立“實驗室工程師制度”,用專業人干專業事,將實驗室安全教育落在實處。
五是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城市安全與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代寶乾認為,實驗不是簡單機械性的操作過程,而是動手和動腦的有機結合,好的實驗習慣是實驗者科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應該從點滴做起,在實驗過程中,有意識地嚴格要求自己,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