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長沙量子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量子中心”)建設的長沙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在大澤湖海歸小鎮正式啟動,該公司研發的光腔鎖頻儀這一重大科技成果同時全球首發,這也是作為未來產業的量子科技在長沙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的一項重大突破。
新產品可“鎖住光子心跳”
記者在現場看到,當日首發的光腔鎖頻儀是一臺比普通電腦主機稍大的電子產品。
“今天推出的光腔鎖頻儀是一款原來應用于量子領域的光學設備。通過團隊的優化和集成,該設備現在可以應用于更廣闊的領域,其優化的光學鎖頻腔結構、高精度溫度控制系統、高度集成的光電系統和免維護的智能化控制系統有望為精密光學、激光雷達、醫療檢測等多個領域提供高精度的激光穩頻保障。”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所研究員馮芒在現場介紹,光腔鎖頻儀以“鎖住光子心跳”的精妙技術,為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精密測量提供了顛覆性工具。
激光在現代工業制造領域應用廣泛,但激光的穩定性一直是行業發展的“瓶頸”。例如醫院用來治療眼睛的激光設備,一旦光源不穩,很有可能對患者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為此,設備生產廠家要組織電子、機械等多方面的專業人員,對出廠的激光設備進行全面檢測。
“運用光腔鎖頻儀后,一名非專業人員就可輕松完成這一檢測任務。”同屬馮芒團隊的陳亮副研究員透露,同樣的產品,國外進口的價格在60萬美元一臺,而該公司同樣的產品,每臺只需60萬元人民幣。
同日啟動的長沙全球量子研發中心,是面向公眾的量子科技科普平臺,定位于“成為全球量子科技領域的科普高地、人才搖籃和產業引擎,推動量子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現實,賦能未來社會發展”。
打造長沙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新名片
去年6月14日,廣東省量子技術(量術)科技有限公司與望城經開區簽約,投資3億元建設長沙首家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及中試基地。根據協議,該項目基于中國科學院量子精密測量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科研成果孵化和產業化。項目去年7月啟動建設,計劃于2030年前實現5個孵化項目的產業化,這些項目累計年產值預計在10億元以上。
“我們目標是‘打造全球領先的量子科技企業’!”長沙量子中心董事長李丹介紹,公司是量子科技領域的創新型企業,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及專利,致力于光腔鎖頻儀、離子探針等原創產品研發,公司積極圍繞教育、科研、醫療等領域搭建應用場景。
“從項目的籌備到落地,當地政府各部門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全方位的支持,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政策環境和高效的服務保障,我們才能夠這么快地完成實驗室建設和推出產品,我們有信心在長沙這片沃土上實現量子事業的蓬勃發展。”馮芒說。
“今天,全球量子研發中心項目在望城揚帆起航,標志著望城在搶占量子科技制高點的征程上邁出了歷史性一步,既是落實國家‘十四五’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的擔當之舉,也是湖南打造科創高地的生動實踐。”望城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量子研發中心能夠以產品發布為契機,乘勢而上,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加強市場開拓,讓量子科技成為長沙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標桿、新名片。
加快建設量子測量產業生態
“量子產業的應用主要有三大領域: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中國量子力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匡樂滿在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2024年全球量子產業規模是80億美元;2035年全球量子產業規模可能超過9000億美元!
“目前量子技術研究有的方面可能距實際應用尚有一定距離,如量子計算還在起步階段;但有的研究相對比較成熟,特別是量子精密測量已走上實際應用領域,如早已為大家熟知的原子鐘、激光陀螺儀等。”匡樂滿表示,長沙發展量子產業有很好的條件。
“長沙量子研究的歷史很早,有很好的技術基礎。”匡樂滿分析,湖南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目前營收突破了4000億元,這是量子產業的上游產業,為量子產業生態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長沙將量子科技作為“4433”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3個未來產業之一,依托高校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技術,著力引進國內外一流研發機構,去年4月長沙量子測量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其中,以量子絕對重力儀為代表的量子測量典型成果,在填補湖南量子測量產業空白的同時,已在地震研究領域實現了首臺套應用。
目前,長沙正加快建設量子測量產業生態,為量子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