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中心是一家專注于生物醫療產業領域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醫藥研發存在周期長、風險高、資金投入大等特點,而創新型企業此時幾乎沒有產品銷售收入。”育成中心生物部部長王娜說,為企業提供公共的專業技術服務,是培育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

實驗室試運營以來,已服務多家企業。園區企業上海東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實驗室開放,便在第一時間前來。負責人席其良說:“我們需要用到實驗室里面的很多儀器,作為初創企業不可能全部采購齊全,共享實驗室為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我們可以將更多的經費應用在研發上。”
據了解,育成中心生物技術創新非標實驗室首期采購的設備包括超純水系統、LED數顯加熱型磁力攪拌器、孔板混勻儀、LED數顯圓周搖床、梯度擴增儀、高速微量(冷凍型)離心機等多臺設備。后期,園區還將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陸續投放其他設備,并向區內其他企業開放實驗室。
實驗室的啟用除了助力初創企業,也是為了破局高端生命科學儀器“卡脖子”難題,推動國產儀器創新發展,加速實現相關儀器設備的國產化。實驗室內最熱門的設備是一臺e-BLOT接觸式無損定量成像儀。Western blot(醫學術語)作為一個經典的蛋白定量技術,被稱為蛋白表達研究的金標準,已成為每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所必須要做的一項實驗。但是該技術在國內發展緩慢,尤其在成像檢測技術方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新的突破。
“這臺設備是我們企業自主研發設計的,主要應用在生物醫學研究里面的western blot成像,解決以往western blot成像拍不出或者拍不清的問題。”易孛特生命科學(上海)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志豪說,“從性能上來說,它有更高的靈敏度和變量范圍,成像速度也更快,以往需要幾分鐘甚至幾小時才能成像,而現在只需要幾秒鐘。另外,它的體積非常小巧,更方便實驗室的應用。”
據了解,育成中心生物技術創新非標實驗室從2020年開始規劃。前期,育成中心與生命科學儀器研發銷售企業、終端使用企業展開深度交流,確認了首期投放的儀器。后續,終端企業還可在實驗室平臺上發布儀器試用需求,與研發企業共同開發新的儀器或應用場景,共同促成轉化項目落地。此外,實驗室還將聯合儀器投放企業舉辦一系列培訓,為下游終端企業培養、輸送專業人才。
目前,育成中心孵化面積近27000平方米,搭建16個生物醫療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工業區生物醫藥產品注冊指導服務點,形成產學研醫聯盟,累計孵化生物醫療企業300余家。通過全力打造嘉定區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新型孵化模式,積極構建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為主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