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當今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理解科技創新與每個人的關系,科技創新如何更有效地助力人的發展,助力于地區和國家的發展呢?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就此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科學素質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部分
記者:如何理解科學素質與每個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關系?
懷進鵬:一個國家公民的素質水平代表了其文明程度,一個國家科學家的創新能力也代表這個國家的核心競爭能力。人類社會從農業時代發展到工業時代,再到信息時代。我們能切身感覺到信息和知識的爆炸。身處其中,一個人的文明程度、科學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科學素質成為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這已成為世界各國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體現,也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題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公眾科學素質水平,既構成其文化的根基和底蘊,決定著它的發展現狀,也影響著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前途和命運又與每個人的選擇息息相關,與每個人的科學素質緊密相關。因此,有效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發展的持續議題是非常重要的。
有鑒于此,我們發起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我們期望這樣一個平臺能成為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們交流對地球美好未來的期待的重要場所,希望成為人們共同探討發展前景的場所,也成為各國人民交流如何提升科學素質、普及科學經驗、解決難題的一個場所。
科學家應追求讓大家都受益
記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家群體肩負什么樣的責任,針對當前中國的發展現狀,能夠開展哪些工作?
懷進鵬: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期待能對人類文明作出貢獻。我們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更好地傳播知識,讓大家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這是全社會、全球應該共同做的事。
當今社會的科技工作者應該承擔起兩個使命,第一個使命是創造價值,創造出讓大家都受益的成果,能夠為社會、為國家、為整個世界作出貢獻,這是很榮耀的事情,應該是科學家們所追求的。與此同時,科學家還應該擁有一種情懷,那就是讓更多人知道他的研究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什么樣的推動作用,因此科學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任何一個科學家、科技工作者來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推動科學精神的傳播、科學方法的提高和科學知識的普及是責任和價值的體現。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當中還存在很多不平衡,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中國的老百姓還有相當一批貧困人員在生活當中需要科學知識、需要技術能力來幫助他們提升生活水平。例如,中國科協在山西呂梁地區持續30年開展扶貧工作,介紹種植經驗,傳播科學知識,教老百姓科學種植馬鈴薯,像這樣的科學知識普及工作,對于提高當地老百姓的生存生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享受社會發展的共同成果。
與此同時,中國的發展過程也面臨著從著重數量到看重質量的轉變,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既是科技工作者自身的責任和價值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科技與經濟“斷層”需與產業界共同破解
記者:如何理解科技的經濟、社會價值?科技與經濟“兩張皮”或“斷層”的現象該如何破解?
懷進鵬:我們在關注科技問題、科技自身的科學價值和技術價值的同時,其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來,科技與社會的有效互動,對提升科技對經濟的影響和貢獻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看到當今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走向信息時代,數字經濟和智能化時代的歷史時期,科技、經濟和社會之間的關聯成為一種新的重要的互動模式。我們以前會談到科技成果轉化,而現在利用科學技術直接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就能夠創造出有效的產業價值和經濟價值。也因如此,全社會、全世界都在極度關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及其對重要現實問題的解決。
自從20世紀4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獲取知識的方式一方面延續了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另一方面來自解決生產實踐、社會現實問題過程中產生的知識發現和創造,這也是很重要的內容。因而,邀請產業界代表共同參與提出科技難題和問題,能更好地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或“斷層”的問題,而這既是中國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全球共同的問題。有鑒于此,邀請高科技產業領域的人士參與科學普及就很重要。這不僅能夠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動社會對公共產品、產業、產業經濟方面問題的理解,讓科技人員更多地為社會實踐貢獻力量,同時也能鼓勵領頭企業在解決技術難題、推動科學普及、動員社會力量共同發展方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