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當前,生物醫學分析測試在醫學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不僅僅是針對西醫,中醫同樣需要現代化的檢測手段。其中準確可靠的檢測方法的建立,并將它們引入到臨床的實際應用當中至關重要。特別是針對像神經性疾病(帕金森綜合征)、腫瘤等重大疾病進行早期、微創檢測方法的開發已成為當前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科學家們都在嘗試采用液體活檢的方式來取代傳統的檢測手段(像手術活檢),從而達到實現早期診斷,并且減少患者的痛苦以及降低檢測費用的目的。另一方面,液體活檢對于快速評價治療效果,個性化用藥、以及疾病愈后評判等方面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而要實現液體活檢,這其中的關鍵,筆者的理解是要能夠在患者的體液(譬如:血)中找到針對某種疾病的特定生物標志物,并且能夠將它準確可靠地檢測出來。本次研討會的報告者中,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江蘇大學許文榮教授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陳琛博士在這一領域均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盡管是學術研討會,不過從代表們的學術報告中依然能夠解讀出臨床檢驗(具體單位自然是醫院)未來是或現在可能已經是分析儀器的一大增長點。
高通量基因測序(NGS)在臨床上的應用前景已經有很多評論性的文章談及,本次會議上它也依然是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之一。盡管要實現NGS在臨床上的大規模應用還有不少瓶頸(譬如:如何去解讀那些海量的測序數據),不過2014年12月,衛計委已經公布了第一批基因測序臨床試點單位和試點醫院,這也許表明我國政府在推動精準醫療發展方面的決心。對于Illumina和ThermoFisher這兩家測序儀器的巨頭公司而言,自然是利好消息。
另一款在臨床檢驗上已經展開應用的則是質譜儀器。本次會議上有不少代表是在醫院從事微生物檢測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羅燕萍主任的報告也集中在微生物檢測方面。從她們那里筆者了解到,傳統的微生物檢測方法存在人為影響因素較多、所需時間長、鑒定范圍較窄等缺點。而質譜技術在這方面的成功應用則大大改善了相關的工作流程、縮短了檢驗結果回報時間并且拓展了鑒定范圍。據悉,僅在北京地區,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三甲醫院的檢驗科已購置了質譜儀器。只是由于進口儀器價格較為昂貴,限制了它的進一步推廣。還是以微生物檢測為例,已獲得CFDA批文的質譜儀器目前為止主要是兩對進口組合,生物梅里埃+島津和BD+布魯克,產品價格平均大約在200萬元左右。不過,現在已有通過CFDA認證的相應國產儀器(毅新博創的CLIN-TOF)推出,有望打破進口產品在這一領域的壟斷態勢。而隨著臨床檢驗市場的不斷成熟,相信其他那些目前也在“鼓搗”質譜的國產廠商,像天瑞、博暉、聚光等,對其自然也不會沒有想法。總之,這一市場的未來發展還是頗值得關注。
另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王成彬教授在會上所作的報告中透露,有關單位目前正在籌劃在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下成立生物醫學分析測試分會,以加強該領域相關單位及個人之間的學術和技術交流。
本次研討會的其他報告人還包括:中南大學徐克前教授、賽默飛世爾李龍經理、華大基因王春政博士、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徐國賓教授、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張經華研究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