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會議邀請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Ruedi Aebersold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Liang Li教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Xian Chen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Hui Zhang教授、美國西奈山坎醫學院Rong Wang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玉奎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曾嶸研究員、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斯奇研究員和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家介紹了生物質譜的最新技術及應用研究進展。
TripleTOF 6600系統
會議期間,AB SCIEX隆重發布其在剛剛結束的ASMS 2014上推出的新一代蛋白質組學平臺。該組學平臺由TripleTOF 6600系統、SWATH 2.0采集技術、ProteinPilot 5.0軟件及Eksigent nanoLC 400系統組成,從硬件到軟件到工作流程都進行了改進和提升,使得研究人員每次實驗都可以監測到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質,獲得MRM級別的定量數據和高重現性的分析結果,讓所有信息一覽無余。
新品揭幕
(從左到右:AB SCIEX中國區總經理邵宏、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Ruedi Aebersold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玉奎院士、AB SCIEX亞太區總裁Johnson Ho)
具體而言,TripleTOF 6600系統做了如下改進:(1)增強的檢測器技術使得線性動態范圍達到了5個數量級,更多低豐度蛋白質和肽段可以檢測到;(2)Q1母離子選擇的最大質荷比從1250提升至2250,可覆蓋更多高質荷比的化合物;(3)圖譜采集速度提高,每個SWATH循環可跨越200個可變窗口,使得更多肽段和蛋白質得以定量;(4)調整了TOF設計,更精確的溫度控制,提高了質量準確度和穩定性;(5)采用動態累積時間功能提高二級譜圖的質量。
而SWATH 2.0采集技術是此次推出新一代蛋白質組學平臺中的一大亮點。2012年,AB SCIEX在當年的ASMS上首次推出采用SWATH采集技術TripleTOF 5600系統。SWATH采集技術是AB SCIEX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Ruedi Aebersold教授研究小組共同開發,并將其產業化,目前,該項采集技術只能在AB SCIEX TripleTOF 5600、6600系統上運行。據介紹,相比于目前流行的“鳥槍法”質譜數據依賴采集法(DDA)及靶向蛋白質組學策略(MRM),SWATH的數據非依賴采集法(DIA)可以定量分析數以千計的蛋白,從而完成對大樣品量的數據分析,同時定量的數據具有非常高的完整性、精確度和重現性。這種高質量的定量數據過去只能利用被視為定量“黃金標準”的MRM方法獲取,但其定量的蛋白數量非常有限,只能獲得低水平蛋白的分析。
相比與上一代SWATH采集技術,SWATH 2.0提供了可變窗口,TripleTOF 6600系統每個SWATH采集循環最高可以實現200個采集窗口速度,在前體粒子密集時使用,增強選擇性,最低可達2Da的質量數窗口;在前體粒子密度較低時使用,以確保覆蓋更廣泛的前體離子。
據悉,此次新品發布后,支持SWATH 2.0的TripleTOF 6600系統在中國正式上市銷售。(撰稿: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