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粒度測試技術研究工作起步于70年代。在80年代初成立了中國顆粒學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慕孫教授擔任理事長,下設顆粒制備、顆粒測試、氣溶膠、納米材料等專業委員會等。顆粒學會的成立不僅對顆粒測試技術的研究起到了促進作用,還推動了產業化的進程,之后陸續有國產的粒度儀投放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粒度儀器的生產廠家有十余家,2002年產銷量預計達500臺套以上,國產粒度儀的市場占有率在80%以上。不僅結束了80年代以前粒度儀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還有一定量的出口。國產粒度儀的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外90年代初中期水平。
與國外先進粒度儀相比,國產儀器還存在測試范圍偏小,制造工藝水平較低,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納米粒度儀和在線等專用粒度儀還是空白等不足。
當前,我國粉體工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對粒度測試儀器的需求急劇增長。而且中國已經加入了WTO,國外的市場也正在逐步打開。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顆粒測試技術從無到有,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證明我們具備更大的發展基礎和潛力。只要在技術方面不斷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加上我們有相對低廉的價格,我們完全有條件成為粒度儀器的制造大國和強國。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的需要,還可以大量出口。
與國外先進粒度儀相比,國產儀器還存在測試范圍偏小,制造工藝水平較低,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納米粒度儀和在線等專用粒度儀還是空白等不足。
當前,我國粉體工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對粒度測試儀器的需求急劇增長。而且中國已經加入了WTO,國外的市場也正在逐步打開。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顆粒測試技術從無到有,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證明我們具備更大的發展基礎和潛力。只要在技術方面不斷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加上我們有相對低廉的價格,我們完全有條件成為粒度儀器的制造大國和強國。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的需要,還可以大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