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4日,出口捷克的中國產速食面和粉條遭到禁售。而被禁地原因該國食物鏈和動物福利委員會檢測發現,上述面食品中含有大量鋁。其中,現成面條中鋁含量為21.1毫克/公斤,粉絲中為142毫克/公斤。而鋁在面食品中最大限量為10毫克/公斤。由于上述面食品受外來物質污染不適宜食用,已命令立即從市場上撤下。
而中國出口比利時的產速食面也因鋁含量超標而遭到禁售,相關產品被遣回或銷毀。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初,至少已有比利時、捷克、愛爾蘭、丹麥等國家對鋁含量超標的中國產面食品實施禁售。
而在去年(2010年)日本奈良縣在12月24日檢測出中國生產的青菜農藥殘留量超其規定標準的42倍,這種超標的農藥就是“苯醚甲環唑(Difenoconazole)”,該農藥主要用于蘋果的殺菌。
那么大家就會問,國內怎么沒有檢測出來呢?有以下三個原因導致了這種結果。
有很多檢測項目沒有在檢測之列
就拿蘋果農藥檢測來說吧,蘋果是中國第一大水果,占全國水果總產量的27.9%,目前使用農藥仍是最主要的蘋果病蟲害防治措施。但就中國目前對蘋果中農殘量監測的項目只有6項,日本是中國的近60倍(部分蘋果農藥檢測項目數中國6項,印尼22項,美國139,
日本357,歐盟157項)?!澳⒐狡住笔录尵愂称钒踩蔀槊襟w關注焦點。很多人認為蘑菇基本不會用到化學藥品,但這僅限于野生蘑菇。在人工栽培的環境中,蘑菇也有多發病,需施用農藥控制,例如常見的“褐腐病”等。但是在對蘑菇的農殘檢測項目中,中國只有1項。目前我國殘留農藥的主要類型是有機磷類和有機氯類,這些農藥殘留會在人體內累積,最終導致身體細胞發生癌變。
檢測項目數量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
作為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主席國,中國政府從2005年至2009年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盡管如此,專家認為相關標準缺失仍是制約食品安全工作的關鍵。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葉紀明表示“健全我國農藥殘留標準刻不容緩,在今后3年內,我國農藥殘留標準將達到7000項左右”但這與歐盟的14.5萬項仍有很大差距,也意味著這幾年我們的蔬菜水果等安全,依然缺少嚴格的把關標準。
檢測標準與其他國家有差別
目前很多國家仍允許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食品添加劑通用標準》中,也包括含鋁食品添加劑。香港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風險評估研究報告中曾寫道,2006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評估鋁的安全性時,認為鋁化合物在低于先前用來制定安全參考值的劑量,仍可能會影響實驗動物的生殖系統和發育中的神經系統,因此決定把暫定每周可容忍的鋁攝入量(包括添加劑)降低七倍,至每公斤體重1毫克的水平。專家委員會隨后向食品法典委員會建議,《食品添加劑通用標準》內有關含鋁食物添加劑的規定,應與新定的暫定標準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