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中國西部中醫藥高校聯盟大會上,全國13所高校共同發布了《中國西部中醫藥高校聯盟教育教學數智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同時成立“中醫藥未來教育聯合實驗室”并發布“杏林傳薪”中醫藥高等教育智能體。
根據《行動計劃》,成都中醫藥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云南中醫藥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西藏藏醫藥大學、青海大學、寧夏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重慶中醫藥學院13所聯盟高校,將圍繞中醫藥智慧教育的模式變革、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一流師資核心素養的進階提升、中醫藥特色人才的個性化培養、師生成長的增值性評價、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推廣6大體系,加快建設以數智化為特征的中醫藥高等教育新形態,形成西部中醫藥教育開放合作的新生態,力爭到2027年形成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在國際具有影響力的特色數智中醫藥教育集群,助推中醫藥教育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建設。
會上,圍繞《行動計劃》中“共建中醫藥未來教育聯合實驗室”這一重點任務,13所聯盟高校與四川省人工智能協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科大訊飛、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都索貝數碼科技、成都鼎晟數智科技等舉行簽約儀式。未來,實驗室將圍繞建設“人工智能+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創新應用場景,精準聚焦“智學、智教、智評、智管”4大核心要素研發多元智能體,以智能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精準化評價和高效化管理推動中醫藥高等教育數智化轉型。
此外,由成都中醫藥大學牽頭,針對中醫藥“師承教育”和“臨床實訓”兩大難題的“杏林傳薪”中醫藥高等教育智能體3.0版本也在會上正式發布。該平臺包含“暢學杏林、掌上金課、臨床實訓、智能助教、智能伴學、智能評教、傳統功法、通識課程和醫教協同”9大中醫藥高等教育智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