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本次大會由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聯合主辦,濰坊市中醫藥學會、濰坊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濰坊市中醫藥產業發展促進會承辦。山東省、濰坊市以及臨朐縣政府相關領導、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及企業負責人等出席大會。
cription="編輯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 solid rgb(0, 0, 0);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alt="1310776903_17173149291711n" />
“生物醫藥其實很大一部分可以歸類為生物制造,生物制造是通過人工改造微生物、動植物和酶來實現生物的定向設計和大規模的綠色制造。”徐濤說,未來生命科學會像傳統行業那樣向高度工程化方向發展,當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結合時,生物學會呈指數級改進,成為下一個黃金賽道。
徐濤指出,生物醫藥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生物醫藥作為新一輪科技變革中科技含量最高、創新程度最為密集、投資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已成為世界大國戰略博弈的戰場之一。
據統計,2020年全球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已超過1萬億美元。而且,受人口老齡化、科技進步和個性化醫療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生物醫藥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我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為1.4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4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
生物智造將體現在生物醫藥產業各個方面。他舉例說,藥物合成是發現生物創新藥的關鍵步驟。但目前多步合成容易導致大量試錯,效率是非常低的。人工智能可賦能藥物合成,大大提高效率。“國外已在研發數據驅動的化學合成自動化、智能化系統。利用AI技術進行小分子設計,再進行自動化的合成。這樣通過AI藥物的篩選,從化合物設計到臨床候選物的設計流程,效能提高了250倍。”他說。
同樣的方法也可運用在中藥有效成分發現中。徐濤認為,中藥里面有很多有效成分含量稀少,例如人參皂苷。野生老山參中人參皂苷含量高,但非常稀少。像人參皂苷這樣的稀有成分,能否通過合成生物學方式來進行人工智造,將是中醫藥未來一個很重要的探索方向。
“細胞藥物是未來腫瘤治療藥物的一個方向,但目前價格高昂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價格高的主要原因是受制造工藝等影響,不能大規模制造。”徐濤介紹說,他們正研發新型全自動無人智能化裝備,最終將有望實現細胞治療藥物降本增效。
據202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2756種在研腫瘤治療的細胞藥物,每年增長35%。目前,中國和美國是細胞治療藥物臨床試驗的“主戰場”。
“未來隨著生物智造的深入發展,個性化藥物精準治療時代也將開啟。即針對每個人具體病情進行個性化藥物的設計,這是自動化設備與AI智能構建的個性化藥物運用場景。”徐濤預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