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12條政策措施涵蓋全面,從科技成果供給端、需求端、服務端發力,涉及成果供給、轉化鏈條、轉化交易、機構發展、科技金融5大方面,為初創項目在落地轉化道路上的每一道難關都提供“解題之法”。比如說,在成果供給層面,杭州支持科研成果高速高質產出,對科研機構按績效給予年度最高500萬元的資助;在轉化交易層面,杭州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企業開展技術交易活動,對這些機構按實際技術合同交易額的一定比例或新增量,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以“真金白銀”的激勵形式,杭州為暢通科技成果產業化通道的一系列舉措誠意滿滿,體現出了決心、信心和雄心。
科技成果的轉化是將實驗室內的科研成果產業化的過程,整個過程好比一次艱難的馬拉松長跑。在整個賽程中,起點、終點、補給站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杭州此次發起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的號令槍,對每一個環節都給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在整個賽程中最難解決的兩個部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還給出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先人一步的實現路徑。
“最初一公里”,往往難在項目啟動所需的資金扶持。此次,杭州發起設立了總規模50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基金出資比例最高可達40%,以此激發和引導社會資本將資金投向具有市場化前景的原始創新、技術創新成果。此次在杭州市科技創新大會現場,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企業和投資機構等7家單位代表完成杭州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簽約。
“與以往政府部門設立的創投引導基金不同,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是從源頭端去找項目、投項目,所以我們會選擇和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合作設立子基金。”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的科研成果獲得資本的助力,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在“最后一公里”,杭州大力支持概念驗證中心的建設,并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全國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之都。概念驗證中心,就是一個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原理或技術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測試、市場競爭分析、二次開發、中試熟化等驗證服務的平臺。簡單來說,實驗室內的“黑科技”能否從概念轉化為一個具體可用的產品,概念驗證中心“驗證”一下便可知。
“我們在創業初期時為何很難拿到融資,很大的原因在于新藥是否可行這一難題沒人解答,有了概念驗證中心,這個難題就可以得到解決。”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如是評價概念驗證中心的作用。
會議現場,《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工作指引》同12條政策措施同步發布,首批15家概念驗證中心獲授牌,明確了杭州加快探索顛覆性技術落地的目標。
杭州市光機所光電功能材料概念驗證中心副所長董凱認為,概念驗證中心的作用好比幫助蹣跚學步的嬰兒早日獨立行走并快速成長。“我們會為初創項目匹配或提供法務、財務、融資等服務,還會為其尋找適合的投資機構,總之,讓科學家干好自己擅長的事情。”董凱結合自己所在的平臺透露,初創項目在“概念驗證”的加持下,成長和發展速度至少可以縮短到3-5年。
記者了解到,杭州市網上技術交易市場現場正式上線,高新技術企業技術交易十強、優秀新型研發機構、2019-2021年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先進單位獲頒獎,杭州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獲頒發聘書和榮譽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