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鵬表示,隨著“雙區驅動”戰略的實施以及向科技部提出的“2035年要建設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示范標桿”發展目標的邁進,深圳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機遇和光榮使命。在此背景下,經過一年時間的集中調研,他發現深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運行模式極具深圳特色,所以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將提出“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體”的建議。
總結推廣貝爾實驗室的創新模式
劉若鵬說:“我去年相對集中地調研了深圳各類實驗室,尤其是調研了深圳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其運行模式與其他城市差異非常大,極具深圳特色,所以今年全國‘兩會’上我將提出‘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體’的建議。”
劉若鵬告訴記者,作為國家批復的第4個國家綜合科學創新中心,深圳與其他幾個創新中心有所不同。
從數量上看,深圳僅有5家由華為、中興、光啟、華大基因和中廣核這5家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相對于北京有13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安徽各有數十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的數量最少。從運營模式上看,深圳的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是依托于產業實體建設的,這也區別于國內其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但卻與美國貝爾實驗室運營模式極為相似。
美國貝爾實驗室是由美國AT&T公司以企業為依托、面向重大基礎科學成立的重點實驗室,自成立之日起,貝爾實驗室共獲得了3萬多項專利,擁有重大科研成果50多項。此外,貝爾實驗室還有11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16位獲得美國最高科學、技術獎,4位獲得了圖靈獎(堪稱“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正是由于貝爾實驗室產生了眾多科學研究的突出成就,人們把它看作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之一。
劉若鵬說:“深圳的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各自產業為依托,針對重大的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展開基礎科學研究,這些基礎研究不僅會影響到國家在通信、互聯網、國防、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還會影響到相關行業的未來發展走勢,甚至帶來顛覆性的變化。”所以,他建議,深圳應該先行先試,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體,并向全國總結推廣貝爾實驗室的創新模式,挑戰世界科技前沿課題。
另一方面,在劉若鵬看來,深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機制也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他表示:“由于深圳這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完全自主科技創新機構,體系與其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完全不同,具有專業和獨特的運行機制,也真正做到了‘三不’,即不讓外行的評價內行的,不讓低水平的評價高水平的,不讓坐而論道的評價實干的。所以這種運行機制應該是值得推廣的,而且是值得固化的。”
加大前沿技術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是由5位美國杜克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博士歸國創建的企業,也是深圳引進海外創新團隊建立的超材料領域新型科研平臺,目前擁有50余名高層次留學人才及科技專家。
不過,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企業要引進高層次海歸人才越來越難,因此劉若鵬建議“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改革人才評價體系,增強國家在前沿技術領域的人才梯隊力量”。
劉若鵬告訴記者,近年來,最明顯的現象就是人才不能引進了,要靠企業自己去培養,這是非常明顯的一個變化。
“我們需要引進和培養人才相結合。以前,我們在尖端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還不完善,但好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我們引進的人才很多。”劉若鵬說,“但現在我們不得不去鼓勵企業培養內生性人才,要讓原來不承擔或者說是沒有資格承擔培養人才的創新組織或者科研機構具有承擔培養人才的能力。”
劉若鵬認為,原來這是學校的工作,但現在要出臺一些新的人才培養機制,尤其應該鼓勵深圳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所在專業領域培養博士人才,并以產業平臺為基礎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教體系,從而滿足國家不斷提升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