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新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康立自控研究所依然燈火通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位科研人員正在電腦前專注地寫著代碼、輕聲討論問題。
“學校延期開學,實驗室的科研活動大多停了,科研遇阻。我們另辟蹊徑,和康立自控公司合作開展科研攻關。”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省裝備電子研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高明煜教授告訴記者。
同樣受到疫情影響,康立自控公司生產的紡機產品出口遭遇困難。董事長徐康平求助杭州電子科大,希望展開“全自動提花手套機二代控制系統”攻關。“我們雙方歷時兩年合作研發的一代控制系統已于去年投入市場,帶來上千萬元的銷售額,孵化出一個生機勃勃的分公司。如今趁著疫情期專注研發,為市場競爭儲備拳頭產品。”徐康平說。
雙方一拍即合,鉆研半個月,完成整體設計方案的制定。他們以企業實驗室為“新陣地”,開展科研攻關。
疫情發生以來,這樣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被杭州多所高校采用。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吳震宇近期和位于新昌的浙江本發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編織增強層及其視覺檢測系統”。
吳震宇團隊充分利用企業的場地和聯調設備進行技術攻關。該項目已成功上線測試,檢測正確率達到90%以上,有效運用機器視覺替代了人工質檢。
位于杭州下沙路300號的浙江方圓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經常有中國計量大學計量測試工程學院唐波老師進出的身影。今年3月,在收到企業的求助后,唐波帶著設備去方圓檢測集團現場確定采購外圍傳感器的型號、參數和儀器工作整體方案。如今,科研攻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預計今年9月前將完成最終的測控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