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人才是當前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更是推動中國未來科技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力量。青年科研人員的事業目標或者說職業抱負對其當下以及未來的職業選擇和工作態度都有關鍵性的導引作用。在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科研勞動力市場發生重大變化,以及社會價值觀深刻轉型的大背景下,通過實證調查方法描述和分析中國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對于更準確把握當下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狀態,營造更有利于青年科研人員職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具有較好的理論和政策價值。
職業抱負及其影響因素
職業抱負(occupational aspirations)是指人們對于其職業的設想和目標,與人們的職業選擇和職業行為有內在的邏輯關系。與職業抱負相近的幾個概念還有職業取向(occupational orientation)、職業期望(occupational expectation)、職業 偏 好(occupational preference)和職業選擇(occupational choice)。在現有研究中,這幾個概念經常被研究者交替使用,在內涵上有較多重疊,也都是主觀傾向和客觀現實之間達成某種妥協的結果。但總體而言,從職業抱負、職業取向、職業偏好、職業期望到職業選擇,主觀傾向性逐漸減弱,現實考慮成分越來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文關注的職業抱負的主觀性最強,接近于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說的“志向”。
國內外研究者識別了一系列影響人們職業抱負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家庭背景和社會階層地位。家庭背景會影響人們的受教育水平、知識和技能水平,以及價值觀等,進而型塑人們的職業抱負。2)性別。社會對男女社會角色分工存在不同期待,并通過社會化過程影響男性和女性的職業抱負。3)職業經歷。職業發展理論認為人們的職業抱負總是處在一個動態發展和調整的過程當中,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興趣、能力以及現實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自身的職業抱負。總體而言,目前相關研究主要關注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職業抱負,對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關注不多,而這正是本文要關注的。
數據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2017 年 3 月開展的“青年科技人才職業拓展狀況研究”。該項目由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委托,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組織實施。該調查依托中國科協調查站點系統,通過網絡調查的方式,向從 139個站點(70所高校,69個科研院所)中隨機抽取的3475名科技工作者發放了電子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 2847 份(其中科研院所 1427 份,高校1420份)。由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根據年齡不超過 35周歲、目前的工作內容涉及基礎研究或應用/開發研究這兩條標準,本文最終獲得 780 個青年科研人員樣本(為更準確分析青年科技工作者職業拓展情況,本次調查樣本既包括年齡不超過 35周歲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也包括其他年齡段的科技工作者)。
職業抱負可以從多個維度來測量,比如可以詢問“10 年后你想做什么”或者“5 年后你希望收入達到多少”之類的問題,即在職業選擇、職業特征(收入、地位等)前加上特定的時間期限。但是這種問法常常讓人難以回答。此次調查采用了一般化的問法,詢問被訪者如下問題:“目前,您對自己未來工作有什么期望?”并給被訪者提供了 4個選項:(1)做好本職工作就行;(2)成為單位業務骨干;(3)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4)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以此來測量被訪者的職業抱負和成就動機。需要指出的是,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下文所說的青年科研人員均為調查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員,相關結論不能推論到中國青年科研人員群體。
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及影響因素
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
青年科研人員們的職業抱負有多大?這是描述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在受訪的青年科研人員中,有 10.9%的人目前的職業抱負是“要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42.3%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26.5%的人期望“成為單位業務骨干”,還有20.3%的人表示“做好本職工作就行”。在其他青年科技工作者(目前的工作內容不涉及基礎研究或應用/開發研究)中,有 5.5%的人目前的職業抱負是“要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25.9%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38.0%的人期望“成為單位業務骨干”,還有 30.6%的人表示“做好本職工作就行”。可以看出,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要明顯高于其他青年科技工作者。
青年科研人員與非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
客觀條件對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的影響
1)受教育程度越高,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就越高。
數據顯示,在獲得博士學位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16.6%的人目前的職業抱負是“要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49.4%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這兩個比例在只獲得了碩士學位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分別為8.1%和38.9%,在最高學歷為本科及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分別為3.9%和34.7%。可以看出,職業抱負與受教育程度之間呈現明顯的線性關系,受教育程度越高,職業抱負越高。
2)所在工作單位層級越高,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越高。
數據顯示,在“985”高校和中央級科研院所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員中,18.8%的人目前的職業抱負是要“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42.0%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這兩個比例在既非“985”高校也非中央級科研院所的青年科研人員中分別為 9.2%和 42.4%。進一步分析發現,在“985”高校青年科研人員中,28.6%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遠高于中央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員的16.4%;46.4%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也高于中央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員的40.9%。非“985”高校青年科研人員中有 8.3%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46.8%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二者合計為 55.1%;非中央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員中分別有 10.1%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38.1%的人期望“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二者合計為 48.2%。綜上所述,所在單位層級越高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越高,且總體而言,高校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要高于科研院所中的青年科研人員。
3)男性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高于女性。
性別差異是職業抱負研究關注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科學界的熱點話題。本次調查的數據顯示,男性青年科研人員中,13.0%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明顯高于女性青年科研人員的7.3%。
進一步分析發現,婚姻會提升男性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但會降低女性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具體來說,在男性青年科研人員當中,14.6%的已婚人士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高于未婚者的9.3%;而在女性青年科研人員當中,6.7%的已婚人士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低于未婚者的8.4%。
已婚和未婚男女青年科研人員中“想成為某領域領軍人物”的比例
職業成長經歷對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的影響
作為一種主觀心理狀態,職業抱負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能夠持續影響人們的行為,但它也是理想和現實妥協的結果,人們會根據現實情況,對自己的職業抱負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很難判斷到底是相對穩定的職業抱負驅使人們實現了某種狀態、達到了某種結果,還是特定經歷促使人們調整了他們當前的職業抱負。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把下文所說的職業成長經歷與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之間的關系視為相關關系,而不是有明確方向的因果關系。
1)職稱和職務晉升與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數據顯示,在目前已獲得正高職稱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有 50%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這一比例在目前已獲得副高職稱以及中級及以下職稱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分別只有 11.4%和 8.1%。與之類似,在參加工作以來擔任過單位行政職務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17.6%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明顯高于沒有擔任過行政職務的青年科研人員的 10.2%。可以看出,職稱和職務晉升與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獲得國家級課題資助與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數據顯示,在目前已主持過國家級課題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有 19.6%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56.4%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這兩個比例在沒有主持過國家級課題的青年科研人員中分別為 9.1%和 39.4%。這似乎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了早期資助對于青年科研人員成長非常重要。
3)科研產出與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數據顯示,在最近 3年獲得過專利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有 14.7%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44.9%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二者合計為59.6%;這兩個比例在最近 3年沒有獲得過專利的青年科研人員中分別為8.4%和41.7%,二者合計為50.1%。
在最近 3年發表過學術論文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有 12.1%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48.9%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二者合計為 61.0%;這兩個比例在最近 3年沒有發表過學術論文的青年科研人員中分別為13.5%和25.7%,二者合計為39.2%。
在最近 3年被邀請在學術會議上做過正式發言的青年科研人員當中,有 14.0%的人期望“成為某領域的領軍人物”,47.9%的人期望能“在某領域有一定影響”,二者合計為 61.9%;這兩個比例在最近 3年沒有被邀請在學術會議上做過正式發言的青年科研人員中分別為8.6%和37.3%,二者合計為45.9%。
本研究基于大規模社會調查的結果,描述了當前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情況,并分析了客觀條件和職業經歷與職業抱負之間的關系。基于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 4點結論:(1)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高于其他青年科技工作者。(2)總體而言,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平臺好的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更高。(3)男性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高于女性,婚姻對于男性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有一定的抬升作用,而對女性青年科研人員則有一定的消減作用。(4)青年科研人員在職業早期的發展狀況會對其職業抱負產生一定的調節作用。
為營造更有利于青年科研人員職業發展的環境,引導青年科研人員確立更有利于自己成長成才、建功立業的職業抱負,特提出如下建議。
1)高度關注青年科研人員職業發展問題,建立定期監測調查系統,及時、準確了解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狀況;加強青年科研人員職業抱負與職業發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關系研究。
2)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加強職業發展規劃教育和指導;科研機構加強對青年科研人員職業發展規劃知識培訓,并建立更有利于青年科研人員多元化成長成才的職業發展路徑,營造積極向上、勇于進取的組織文化。
3)更加關注普通高校和一般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員、女性青年科研人員等群體的職業發展。要在鼓勵相關機構為青年科研人員科研活動提供更好條件的同時,建立更加順暢的職業流動機制;進一步完善支持女性科研人員職業發展的政策,幫助其更好處理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系,為女性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更友好的成長成才環境。
需指出的是,在現代社會,職業抱負、職業選擇是個人權利,要充分尊重人們的自主選擇——無論是成為行業領軍人物,還是做好本職工作,都是值得尊重的勞動者。對于每一個希望成長成才的青年科研人員,要積極為其創造條件,促進其健康成才,獲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