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全性
電化學家,1925年生于江蘇南京,1950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化學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陸元九
自動控制、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家,1920年出生于安徽滁州,1941年于重慶中央大學畢業后在武漢大學任教,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田波
病毒學家,1931年生于山東桓臺縣,2001年至2014年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佛松
高分子化學家,1933年生于廣東興寧,1955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化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王梓坤
數學家,1929年生于湖南零陵,195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數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德仁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1939年生于江蘇泰縣,1963年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航測系,1981年獲學校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碩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興鈐
金屬物理學家,1921年生于河北武邑,194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礦治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俊勇
大地測量學家,1933年生于上海,1960年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楊叔子
機械工程專家,1933年9月5日生于江西九江湖口縣,1952年考入武漢大學工學院機械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歐陽予
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1927年生于四川樂山,194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工學院電機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趙其國
土壤地理學家,1930年2月25日生于湖北武漢,1949年考入武漢大學農學院農藝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文圣常
物理海洋學家,1921年生于河南光山,1944年畢業于武漢大學,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方華
張煥喬
核物理學家,1933年出生于重慶市,1952年考入武漢大學物理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嗣瀛
自動控制專家,1925年生于山東章丘,194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機械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沈緒榜
計算機專家,1933年生于湖南臨澧,1953年入武漢大學數學系學習,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卓仁禧
高分子化學家,1931年生于福建廈門,1953年于復旦大學畢業后在武漢大學任教。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文新
土壤微生物學家,1926年生于湖南瀏陽,195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化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子新
微生物學家,1957年出生于湖北房縣,1982年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光謙
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專家,1962年生于河南鎮平,1982年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治河工程系,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萬衛星
空間物理學家,1958年生于湖北天門,198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朱玉賢
植物生理學家,1955年出生于浙江富陽,2014年起任武漢大學教授,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俐娜
高分子物理化學家,1940年生于福建省光澤縣,1963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化學系,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龔健雅
測繪與地理信息學家,1957年生于江西省樟樹市,武漢大學教授,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舒紅兵
細胞生物學家、兔疫學家,1967年出生于重慶榮昌,2013年9月起任武漢大學副校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桂建芳
魚類遺傳育種學家,1956年出生于湖北黃梅,198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1985年獲武漢大學碩士學位,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夏軍
水文水資源學家,1954年生于湖北省孝感市,1981年獲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陸地水文學碩士學位,武漢大學教授,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倪晉仁
環境水利專家,1962年生于山西山陰具,1982年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
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小凡
腫瘤分子生物學家,1955年出生于烏魯木齊,198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徐紅星
分子光譜和納米光學家,1969年出生于江蘇鹽城,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教授,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竇賢康
空間物理學家,1966年出生于安徴泗縣,2016年12月起任武漢大學校長,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