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上海兩會期間,民盟上海市委擬提交題為“對標世界級城市,提升長三角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的提案,建議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并推進更高層次對外開放,增強長三角高等教育的全球學術資源配置能力。
對標國際先進,長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的差距和短板主要體現在:高等教育整體供給水平較低,在全球頂尖高校的陣營中長三角城市的高校數量偏少;高等教育的全球學術資源配置能力不強,高校對國際優質學生與學者的集聚能力普遍不足;高校科研的創新力和對經濟的推動力不足等。從總體上看,長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呈現核心城市實力不突出、城際和校際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度不夠的基本格局。”
上述提案稱,為進一步提升長三角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提出四個方面的具體建議:
第一,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區域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給。
通過在異地開設分校、共建共享教學與就業實踐基地等形式,擴大核心城市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輻射能力;吸引社會資本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醫學、理工和文化創意類高校,創辦若干辦學特色鮮明、與區域發展高度融合的新型高校,豐富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的供給體系。
第二,推進更高層次對外開放,增強長三角高等教育的全球學術資源配置能力。
由長三角城市群共同發起成立“國際城市群高等教育聯盟”,搭建國際性智庫和人才交流平臺,帶動區域高校的國際化進程;積極探索長三角中外合作辦學的新體制、新機制,支持國際一流創新型、創業型高校來滬開展合作辦學;創設“長三角獎學金”項目,擴大和優化長三角高校的來華留學、從教項目的規模、結構、層次和服務體系。
第三,提升區域高校科研的社會服務能級,完善高校在長三角協同創新網絡關鍵節點的功能。
構建以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大學科研評價體系,鼓勵高校科研人員與區域內各創新主體建立長期穩定的科研協作網絡;強化高校科研活動中國際專利申請、授權和商業化應用等方面的激勵機制;加快推進在長三角高校設立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步伐,提升高校科成果轉化的系統性、專業性和有效性。
第四,提高基礎研究水平,增強區域高校的原始創新能力。
建立長三角跨區域的世界頂尖高校聯合實驗室,推進區域內更多高校建設成為全球知識創新的策源地;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在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中的占比,建立社會資金投入高校基礎研究的體制和機制;聯合長三角地區研究型高校的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期刊和學術交流平臺,提升中國在國際學術領域的話語權和學術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