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珠海、湛江等3市同步推進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14日掛牌啟動建設。珠海計劃未來5年投入50億元,將實驗室打造為我國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和產業人才高地。

珠海市科工信局有關人士表示,作為珠三角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珠海將依托南海地緣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中心連接點區位優勢,與中山大學共同加快推動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建設。雙方將以透明海洋、生態海洋、安全海洋、經濟海洋和人文海洋為指導思想,圍繞國家安全戰略、國際海洋科技前沿、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于一體的綜合性、全鏈條、高水平的省實驗室。

據悉,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將有效服務國家安全、海洋強國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提高我國海洋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并為世界海洋的可持續發展與安全貢獻力量。
在實施層面,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將優化科研資源配置、協同粵港澳瓊桂閩區域的海洋科研力量,集聚國內外海洋科技創新資源,采取“一核心、多模塊”的建設模式、“政府所有、大學管理”的管理模式,計劃以海洋重大科學問題、共性關鍵技術和海洋基礎公共平臺為核心,建設8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功能實驗室,6個綜合性集成創新中心,以及6個“海洋+”產業園區。通過實施科技興海戰略,科學開發海洋資源,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實驗室將集聚國內外海洋高端科技人才、完善海洋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海洋產業集群,整體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輻射帶動我省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引領全省海洋經濟整體發展,形成陸海統籌、人海和諧的海洋發展新格局。
目前,珠海市已投入近10億元用于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海洋學科樓群建設,為省實驗室建設打下良好基礎。未來5年,珠海市將繼續投入50億元財政資金,把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和產業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