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打贏污染監測攻堅戰,需要背水一戰的勇氣、砥礪前行的毅力。隨著污染主體和結構的改變,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向更精細、更精準的方向發展。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報告,全球排放監測系統市場將從2018年的23.9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44.4億美元,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為9.3%。
縱觀全球市場,ABB、艾默生、通用電氣、西門子、羅克韋爾自動化、賽默飛世爾是全球參與排放監測系統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業內大咖紛紛加大污染監測領域的投資與拓展。日前,賽默飛宣布完成收購臺灣鴻旺和深圳鴻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連續排放監測系統(CEMS)部分資產。該系統用于一系列工業應用中對空氣質量的測量與分析。這些技術將被并入賽默飛的分析儀器業務中。
可觀的是,亞太地區有望在2018年至2025年期間領導全球排放監測系統市場。這一增長歸因于中國和印度的快速工業化。與中國空氣質量有關的日益增長擔憂也是推動采用排放監測系統的主要因素。
從上層建筑來看,政策法規相繼出臺,為環境監測市場發展提供了方向性預測;另一方面,環保意識逐日覺醒,人們愈來愈關注個人和環保健康;同時,石油天然氣和石化產品的不斷增加使用,為污染排放市場創造了新的契機。
為切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汞污染防治監測方案等相繼出臺并日臻完善,為環境監測的繁榮奠定堅實基礎。青島嶗應、先河環保等民族企業依托雙輪驅動理念,大力推進污染防治工作。
為了進一步落實國際化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優勢,先河環保擬投資設立河北先河山水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水環境監測、農村分散污水處理及河道黑臭水體整治,這是公司轉型戰略的具體體現。無論是大氣網格化監控系統服務的不斷優化和深化,還是水環境領域的新嘗試和探索,先河環保已走在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作為我國環境污染防治和治理的基礎性產業,環境監測的受關注程度呈現質的提升。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帶來的發展機遇,也正日益成為污染監測企業迅速崛起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