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生物制藥行業并購回顧
2017年全球生物制藥并購交易金額總計約為775億美元,交易數量為167筆。無論是金額還是數量,均創近5年的歷史新低。
自1月Johnson & Johnson以300億美金收購Actelion后,2017年全球范圍沒有再出現較大的醫藥并購事件,如果不是第三季度Gilead Sciences以119億美元收購Kite Pharma吸引了業界的注意力,那么2017年全球醫藥并購就真的可以用“平靜無波”來形容。而愿意出資進行大宗并購的收購方,瞄準的多是罕見病及腫瘤治療領域的潛力公司和產品,這也顯示出罕見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等仍是全球生物制藥聚焦的熱點領域。
圖1. 2012-2017年全球生物制藥行業并購交易公布情況
過去一年,全球制藥巨頭對于并購普遍持觀望和審慎的態度,并購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美國特朗普政府稅收改革的不確定性,使得美國大型制藥企業在并購策略和資金上受到限制;英國脫歐和EMA總部遷址也給全球醫藥市場帶來了隱憂和不確定性;生物技術股高估值提高了大規模并購的風險等等,諸多因素都阻礙了2017年規模較大的并購交易的開展。
2018年全球生物制藥行業并購趨勢
隨著美國稅改明朗及政府對生物制藥行業的支持、某些治療領域藥物研發競爭日益加劇、擴充產品管線以維持盈利意愿強烈以及全球范圍內大量資本的涌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8年有望成為全球生物制藥并購大年。另外,由于美國某些政策支持大型制藥企業之間的橫向整合,大型制藥企業也能有大量的海外資金回流,2018年極可能出現超級并購,市場猜測較多的是2017年就數度傳出被收購傳聞的Bristol-Myers Squibb,潛在買家則可能是Pfizer、Amgen、Novartis、Roche等巨頭。
存在有利因素的同時也應看到,2018年生物制藥并購交易會呈現上升趨勢也有可能是因為2017年交易量太低,任何增長都將增加2018年的并購成績。另外,在2016年暴跌之后,2017年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asdaq Biotechnology index)上漲了18%,高估值帶來的交易風險是導致并購交易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果2018年潛在收購標的的估值仍處在高位,全球生物制藥行業或許也會延續2017年的謹慎態度。
最后還應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買家進入全球生物制藥并購浪潮中。2017年就有中國三胞集團(Sanpower Group)以8.2億美元收購Dendreon Pharmaceuticals、5家中國投資機構聯合以6.05億美元收購SciClone Pharmaceuticals、復星醫藥(Fosun Pharma)以11億美元收購Gland Pharma 74%股權的交易完成交割、上海醫藥集團(Shanghai Pharmaceuticals Holding)以12億美元收購Cardinal Health的中國區業務實體等并購交易,并購海外企業也從側面體現了中國醫藥企業實力的逐步增強,預計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融入并參與到全球醫藥市場的競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