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中文大學迎來了兩諾獎科學家實驗室,這兩個實驗室都將致力于研發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創新藥物,培養生物醫藥領域年輕有為的科學家,為人類生命健康事業創造更多福祉。
作為深圳創新“十大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領銜的兩個實驗室4月10日落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兩位科學家將組建世界一流團隊,在深打造創新藥物開發和計算生物兩所實驗室,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為深圳創新驅動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諾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爾和布萊恩·科比爾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等中外嘉賓共同見證實驗室揭牌。

兩位諾獎獲得者期待通過在深設立實驗室為全球培養更多年輕有為的科學家,在創新藥物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為人類生命健康事業創造更多福祉。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引進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布萊恩·科比爾卡和阿里耶·瓦謝爾為理工學院教授,建立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和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將致力于研發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創新藥物,實驗室將著重發展跨領域研究,培育兼具理論與應用的生物人才,為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提供強大助推力。
至此,在深圳由諾貝爾獎科學家組建的實驗室已達4家。2016年10月,南方科技大學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特·格拉布斯合作成立格拉布斯研究院。同年12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藍光之父”中村修二在深組建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