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實驗室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重大科技項目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銜接,并互相借鑒管理方式,它們互為補充,缺一不可,成為未來科技發展與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國發起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和計劃與國家實驗室,兩者有相同的終極目標,國家實驗室可以是中國發起的國際大科學工程的牽頭單位,重大技術攻關需要國家實驗室來組織。
這不是簡單地、漸進地對科學事業的推進,而是通過建設國家實驗室這一重大改革措施,利用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結合中國特色和優勢,實現對新的科技發展的引領。這將改變科研發展的組織形式和內容。過去我們的組織模式大多小而全、分散且獨立,僅僅依靠小課題組、小研究單位來推動科學事業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如今從物理、工程到生物、醫學、環境等等,大團隊作戰已經成為國際發展趨勢之一。
參考國際上大型研究中心(國家實驗室)的成功經驗與核心科研能力對比,國家實驗室需要具備五大特點。一是要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水平、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有能力承擔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需大團隊合作的研究項目。二是管理嚴密,有較強執行力的法人單位,松散的結合方式對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且有時效性的科研工作來說是不利的。三是有自己長遠核心能力,并能跟隨國家戰略變化調整研究方向,能兼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當前和長遠任務的平衡。四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要有基礎科學研究的引領能力和國際大科學工程和計劃的組織能力,并產生標志性科學技術成果。五是具備開放性的設施和開放性的管理。大團隊合作是未來科學研究的一個趨勢,而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則是其中的關鍵。
大型高能物理實驗裝置的人員、設備及建造費用規模巨大,廣泛的國際合作成為大型高能物理實驗的主要方式。分擔經費投入,合作開展研究,共享研究成果。依托大科學裝置,我國在粒子物理國際合作方面成果顯著,如北京譜儀III、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江門中微子實驗,從易到難,從逐步建立信任,吸引國際合作者,到按照國際管理建立成熟的國際合作組管理體系。經過多年積累,現在我們已經有能力發起真正的、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可以成為國家標志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和計劃。
根據國家的戰略發展目標,我國科學家也及時提出了一些面向國際科技前沿、以我為主的國際科技合作大科學計劃,在高能物理領域的大型環形對撞機CEPC-SppC正是其中之一。CEPC是我國高能物理乃至整個科學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該項目的物理目標明確,意義影響深遠,世界各大高能實驗室均已表示愿意參加合作研制。它將采用國際化的方式運作、管理,吸引國內外千余名科學家與工程師參與,聚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推動相關技術得到巨大發展,形成一個大型科學研究中心和國際科學城。該項目將有力地推動地方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它將成為國際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人才引進和培養基地,有利于國際化的科研體制建設,是我國科技外交與中國軟實力的體現。
以國家實驗室為依托,積極發起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與工程,集世界的力量為中國主導的大科學計劃服務,是縮小差距、邁向科技強國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