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迎來第四次創業浪潮
11月22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中心組織撰寫的《2015中國勞動力市場報告》在京發布,報告指出我國正迎來第四次創業浪潮,學歷高、技能高、創業志向高的新生代創業者主導著創新驅動型創業。
《報告》認為,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出現過三次創業浪潮,第一次是從改革開放之初到1984年,第二次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第三次是2002年至2004年。2012年以來,我國開始進入第四次創業浪潮,特別是2014年以來,每天新注冊企業的數量平均都在1萬戶以上,全社會表現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極大熱情。
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長安表示,當前我國的創新創業活動表現出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作用日趨明顯、技術創新引領創業潮流等八大特點。自2008年以來,已有27個省份出臺了約100項政策鼓勵創業。目前,我國大多數行業的城市創業活躍度高于農村,且更多集中于第三產業,加快了就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創業主體日益多元化,以大學生、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為主體的產業格局正在改變。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2017年將迎來生育高峰期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全會公報允許普遍二孩政策,將允許每對夫婦生兩個孩子。全會公報指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表示,要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
據澎湃新聞報道,人口學專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表示,“全面二孩”實施后可能在2017年出現生育高峰。“全面二孩”每年帶來的新增人口在300萬-800萬之間,估計中值為500萬。他的預測是基于人口普查和近年國家統計局數據,使用人口預測模型得出的。
當創業潮撞上“全面二孩”政策,產前基因檢測這塊蛋糕又要膨脹了
生育政策的調整,對于基因行業的從業者來說,特別是國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相關項目的企業,這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當今,在國內“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全面二孩”的浪潮下,產前基因檢測市場將給創業者帶來哪些機遇?
Chance One:近兩百億的市場可瓜分
產前基因檢測是目前我國開展最早也是應用最廣的高通量基因測序專業。截止今年10月底,全國109家醫療機構取得了國家衛計委核準的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臨床試點資質。這些醫療機構涵蓋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到目前檢測人數已經突破5萬人次。
據《東方衛視》11月12日晨間財經連線欄目報道,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以及我國局部省份將基因檢測納入醫保報銷并相繼發行執行通知,要實現二胎優生,真正的利好應當屬于基因檢測領域,相關各股的成長空間相當廣闊。
根據廣證恒生研報中的數據,二胎政策將使二代基因測序在優生優育領域的市場規模至少擴增到1.1-1.2倍,約為30億元;無創產前檢測(NIPT)作為二代基因測序應用最成熟的領域, 二胎政策使或將使其市場將擴大至約200億元;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即第三代試管嬰兒,其市場擴容所需的三大催化因素是二代基因測序技術、政策放開和市場需求,因此,在具備了各方面條件后PGD市場將有望擴增至100億元左右。
因此,“全面二孩”政策下的產前基因檢測給創業者們帶來的市場機會不斷擴張。
Chance Two:投資人看好產篩市場,創業者有機會獲更多的投資資金
11月14日,央視《財經周刊》欄目報道了無創產檢基因檢測的相關調查,未來市場規模可破千億。對此,一些投資機構也緊盯基因測序這塊大蛋糕,他們認為未來基因測序將延伸至更多專業,市場規模將上萬億甚至更大。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科特勒咨詢集團中國區總裁曹虎表示,“今年為止,單就產篩這個市場就達到150億元的規模,而且隨著二胎政策開放,隨著我們對新生兒健康管理意識的增強,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所以我覺得下游市場在中國是前途無量的。”投資機構對市場的看好,對創業者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然而,人才稀缺成為創業道路的障礙
基因測序無疑是未來看好的技術之一,醫療和健康是基因測序最大的應用市場。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有更好的人關注基因測序是好事,有助于整個社會共同思考其合理的模式和創造它真正的價值。Thermo Fisher公司全國臨床市場戰略總監柴映爽在分析我國基因測序市場格局時表示,目前在基因測序的技術人才以及不得不具備的生物信息學人員顯得比較有限,大部分公司很難同時擁有優秀的技術人才+生物信息學人才+基因領域市場營銷人才的組合團隊。未來不排除上游廠商也進入這一領域分享蛋糕,會給現有的應用商帶來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