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監測將更接近公眾感受
空氣質量為良,怎么我感覺空氣質量很差?一直以來,空氣質量的監測數據被詬病和公眾的直接感官差距太大。
專家表示,這和空氣監測站點不足有直接原因,廣州7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2012年之前,空氣監測站點只有10個,而且其“使命”是監測和評價廣州市的平均空氣質量。
為了讓空氣監測能夠更直接服務于公眾,讓公眾能夠更直接了解自己身邊的空氣質量,《廣州市2012—2016年空氣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廣州市到今年年底前,完成50個左右的空氣監測站數量的建設。因此,廣州市的空氣質量監測站從2012年之前的10個、20 12年年底增加到29個,此后又增加到31個,到去年11月增加到36個。
記者昨天從廣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廣州市將繼續建設一批空氣監測站,使得空氣監測站的總數達到50個左右。屆時,空氣監測數據將更接近公眾直觀感受。
今年的站點將增加到哪些地方?記者了解到,今年布控站點的原則是在原有的布點基礎上,對監測站點在各區分布的代表性和科學性做考慮。“比如白云區這么大的地方,只有竹料和嘉禾兩個站點。所以就會考慮在白云區多增加一些。”廣州市環保局相關人士表示。
廣州塔梯度站將繼續增加設備
廣州塔梯度站自從2013年年底建成以來,2014年繼續投入資金進行了完善。根據廣州市環保局今年的資金預算安排,今年還將投入600多萬元,對廣州塔梯度站進行建設。
包括全球最高的監測站在內的三個梯度監測站,建設之初才花了23萬元,2014年也進行了完善,怎么今年還要投入600多萬之巨?
對此,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相關負責人解釋,在廣州塔不同的高度,以及廣州塔地面建設空氣監測站,其目的是要可以監控污染物的高空輸送問題,也可以通過與地面監測站點相結合,研究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的分布特征和來源,為廣州市的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決策。
該負責人表示,這一初衷和目標一直都沒有改變,只是建設是逐步完成的。最開始只具備最基本的污染物的監測能力,今年還將繼續增加設備,讓其具備監測可揮發性有機物以及黑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