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刺激加環境認知提高促進環境監測儀器快速發展
近幾年,環境監測儀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和配套的資金投入是環境監測儀器需求增長的首要因素;人們對環境質量的理解和要求不斷提高,不斷向環境監測提出新的要求和課題,是監測儀器發展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的高速發展,新科學、新技術被不斷引入到環境監測領域,這是環境監測儀器發展的關鍵。
根據監測對象的不同,可主要劃分為環境氣體監測儀器、環境水質監測儀器、土壤監測儀器、以及物理監測儀器。“十二五”期間,空氣質量檢測儀器年均市場需求為4億元;環境水質系統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年均市場需求為8億元;廢氣污染源監測系統為25億元;廢水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年均市場需求為18億元;金屬監測儀器年均市場需求為7億元;此外,各大科研機構、設計院和高等院校的環境測試裝置存量市場高達50億元,每年對監測檢測儀器的需求為10億元。
國產環境監測儀器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環境監測儀器的生產企業有140余家,年產值4.8億元,約占全國環保產品產值的2.3。環境監測儀器的主要產品是各種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監測、噪聲與振動監測、放射性和電磁波監測儀器。我國生產的煙塵采樣器、煙氣采樣器、總懸浮微粒采樣器、油份測定儀、污水流量計等環境監測儀器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市場上占有很大比例。
國產大型實驗室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氣相色譜儀等監測儀器自動控制技術采用程度較低,關鍵零部件尚依賴進口。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多是中小型企業生產,產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檔的環境監測儀器,遠不能適應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①技術檔次低,低水平、重復生產嚴重,規模效益差;②產品質量不高,性能不穩定,一致性較差,使用壽命短,故障率高;③研究開發能力較低,在線監測儀器的系統配套生產能力較低,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
我國國產環境監測及監測儀器的四個發展趨勢:
第一,由較窄領域監測向全方位領域監測的方向發展;
第二,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
第三,環境監測儀器將向高質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動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方面發展環境監測儀器是環境管理的基礎和技術支持,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我國環境監測技術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環境監測儀器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第四,由單純的地面環境監測向與遙感環境監測相結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