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2012年全國大氣PM2.5監測與治理技術設備研討推介會”上獲悉,截止目前,國家已前期投入4000萬元,并且從美國購置相關儀器,用于各城市PM2.5監測點的建設?!笆濉逼陂g有關PM2.5監測的總投入將超過20億元。
但據知情人士稱,已引進的美國設備,由于缺少關鍵性的配套裝置,檢測出來的數據其實并不真實。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潘本峰研究員介紹,目前主流PM2.5監測技術分別有Beta射線法(β+DHS)、振蕩天平法膜動態測量系統(TEOM+FDMS)、Beta射線光濁度法(β+DHS+光散射)、光散射法(光散射)。
潘本峰介紹,微量振蕩天平方法儀器必須加裝膜動態測量系統、β射線方法儀器必須加裝動態加熱系統,才能滿足測試的參數指標要求。但本報記者獲悉,國內引進的一些PM2.5監測設備,缺少這些加熱系統。
由于PM2.5廣受公眾關注,地方政府普遍認為,只有用國外的設備才可靠,才能對公眾有個“交待”。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溫香彩介紹,目前國內采用的PM2.5監測設備和技術主要是依賴進口。急需發展大氣灰霾、光化學煙霧及其前體物、區域污染輸送、重金屬污染等監測新技術和高準確度污染源識別技術,開發新型的立體的環境空氣監測技術等。
“有些國外儀器其實并不好使?!敝锌圃捍髿馕锢硌芯克芯繂T王躍思說,國外監測儀器也有缺陷,方法評價也需時間,難以在短期內得出一致結果。據介紹,目前尚無一種儀器能準確無誤地測定PM2.5濃度。
除設備外,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近日也表示,“我國目前的控制措施不足以推動空氣質量的改善”。據國合會稱,我國大氣污染綜合控制的能力建設還無法應對壓縮型、復合型特征突出的區域大氣污染。
監測設備和控制手段不頂用,北京的一些環保組織便開始呼吁北京市政府給身受空氣污染危害的人發放“呼吸保護用品”。
14日,民間環保組織自然大學和自然之友聯合致信北京市政府稱,由于空氣污染治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建議在北京徹底實現“空氣清潔”之前,在“重污染日”,配合2013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試行)》,給所有有需求的公眾,配發有保護呼吸功能的口罩等應急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