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32號)精神,切實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決定中指出,十二五期間,重慶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的原則是:放眼全球、科學規劃,發揮優勢、重點突破,開放引進、無中生有,創新模式、跨越提升,龍頭帶動、集群發展,打造新一代信息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做大做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三大優勢產業,培育新材料、生物、新能源三大先導產業,實施210產業鏈集群建設方案,建設筆記本電腦和離岸數據開發處理2個全球重要基地,培育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環保裝備、風電裝備、光源設備、新材料、儀器儀表、生物醫藥10個千百億級產業集群。
依托四聯等企業,大力發展工業自動化儀表及系統、科學儀器、各類測量儀表以及相關傳感器、元器件和材料,壯大網絡化高智能變送器、船用儀表、分析儀器、物位計、氣動/電動執行器、新型流量儀表和網絡化智能熱力表、電表、水表等產品規模。
201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400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25%.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130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左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成為我市工業的主體和國民經濟的支柱。建成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和國內最大的離岸數據開發處理中心,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等10個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建成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其中發展儀器儀表產業集群指出,發揮重慶產業集群優勢,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產品門類齊全、系統成套能力最強的綜合性智能儀器儀表研發生產基地,力爭2015年產值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