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科技部發布了《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明確指出,2010年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已列入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
《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要加強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新技術應用于醫療器械的基礎研究,重點開展新型的生物醫學成像,醫學圖像處理,生理信號獲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檢測,組織修復和再生,醫學神經工程等基礎研究。同時,《規劃》表示將重點發展基層衛生體系建設急需的普及型先進實用產品以及臨床診療需求、嚴重依賴進口的中高端醫療器械。對于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和重大產品的創新開發,予以重點投入支持。
醫療器械是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最為重要的基礎裝備,雖然近年來我國醫療裝備的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基層醫療機構設備配置水平偏低的總體格局尚未改變,還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適用等問題,我國醫療器械科技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全球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平均增速達7%左右,是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左右。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平均增速在25%左右,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平均增長水平。
《規劃》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圍繞重大疾病防治和臨床診療需求,重點開發一批適宜基層的先進實用產品和主要依賴進口的中高端產品,積極發展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創新產品,顯著提升醫療器械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基本醫療器械方面,圍繞基層醫療和常規診療需求,重點發展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的數字X射線機、彩色超聲成像儀、生化分析儀、血液分析儀、微生物分析儀、心電圖機、監護儀、除顫儀、呼吸/麻醉機、血液凈化設備等當前基層配置急需的基礎裝備,加快突破螺旋CT、MRI、PET-CT、內窺鏡、醫用加速器、免疫分析系統等主要依賴進口的中高端主流裝備和血管支架、人工關節等常用高值耗材,促進普及應用。
新型醫療器械方面,圍繞疾病預防、臨床診療、健康促進的需要,突出融合成像、無創檢測、動態監測、微創治療、精確治療等新的技術發展方向,積極發展新型醫學成像、無/微創動態生理參數檢測與監護、分子生物分析儀器、現場快速檢測儀器(POCT)、新型微創治療、術中監測/定位/導航、藥械結合產品、醫療機器人、新型中醫診療等醫療器械產品和系統,以及數字醫療、遠程醫療、移動醫療等新型產品,不斷提高醫學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