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譜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的不同的物理或化學性質達到分離的目的。分離后的組分可以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有時分離和測定同時進行,有時先分離后測定。色譜法包括氣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法等。
在氣相色譜分析中,要快速、有效的分析一個復雜樣品,關鍵的問題是要選擇出一根好的色譜柱進行分離,并對柱操作條件進行選擇。
色譜柱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分析的可靠性。色譜柱的選擇包括:選擇填充柱還是選擇毛細管柱;選擇什么樣的固定相,如何制備填充色譜柱。色譜操作條件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分析的結果,操作條件包括:檢測器的選擇、氣體種類和流量、柱溫及檢測器溫度、電極電壓、樣品的制備、進樣量和時間等。
(一)色譜柱
1.色譜柱
總的來說,色譜柱(簡稱柱子)形狀、柱內徑、柱長均可影響柱效率。柱形不同,柱效率不一樣,一般螺旋形和盤形柱的柱效率較高,而且體積較小,為一般儀器所常用。
填充柱的柱內徑過小,易造成填充困難和柱壓降增加,給操作帶來麻煩,故一般選擇柱內徑3~4mm。柱子長些,一般柱效率高,但柱子太長,柱壓降也增大,保留時間延長,甚至出現扁平峰,使柱效下降。柱長選擇通常以使組分能完全分離,分離度(R≥1.5,兩組分完全分離;R=1.2基本分開;R<1沒有分開)能達到所期望的值為準。因此,常用的填充柱長度為1~2m。毛細管柱多為盤形柱,柱內徑一般0.1~0.5mm,柱長一般幾十米至上百米。毛細管柱與填充柱相比,分離效率高、色譜峰形窄、分析速度快、樣品用量少、不同組分容易分開、適于復雜混合物的分析。其缺點是:樣品負荷量小,因此,經常需要采用分流技術,對微小組分的分析不利,定量分析的重現性也不如填充柱好。在進行色譜分析時,可根據樣品的情況選擇色譜柱類型。若欲分析測定混合樣品中苯、甲苯、乙苯的含量,選擇3mm內徑、2m長的盤形填充柱即可。
2.固定相
固定相分為固體固定相和液體固定相兩種。固體固定相一般采用固體吸附劑。其特點是吸附容量大、熱穩定性好、價格便宜,但柱效低,吸附活性中心易中毒,因此使用前要進行活化處理,然后方可裝柱使用。固體固定相主要用于惰性氣體、H2、O2、N2、CO、CO2和CH4等一般氣體和低沸點有機物的分析。氣相色譜常用的固體固定相見表1。液體固定相是將固定液均勻地涂在擔體上制成的。擔體(載體)的表面和孔結構決定了固定液在載體上的分布和樣品分子在載體孔中的擴散。擔體的作用是提供一個具有較大表面積的惰性表面,以保證固定液在擔體表面均勻涂布。要求擔體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好、粒度均勻。固定液往往是高沸點有機物,蒸汽壓低、穩定性好、能溶解被分離混合物中的各組分,使各組分有足夠的分離能力、黏度低。擔體的粒度直徑一般為柱內徑的1/20~1/25為宜。分析柱常用60~80目,80~100目,100~120的擔體,當需用長柱或制備色譜柱時,為了減小柱壓降,選用60~80目或40~60目的擔體。表2為幾種常用的固定液,表3為氣相色譜常用的一些擔體。
固定液選擇的一般規律:首先根據樣品沸點范圍,選擇合適溫度、適用范圍的固定液。其次根據結構相似和相似相溶的原則,要求固定液揮發性小、蒸汽壓低、熱穩定性好、不易分解等特性。(1)分離非極性化合物選擇非極性固定液。(2)分離極性化合物選用極性固定液。(3)分離酸性和堿性化合物選用強極性固定液。(4)利用特殊作用力分離,如氫鍵、π鍵選擇性分離。例如,分析測定混合樣品中苯、甲苯、乙苯的含量,選擇OV-17固定液涂布在101白色擔體上作為液體固定相即可。
表1氣相色譜常用的固體吸附劑
吸附劑使用溫度(℃)分析對象使用前活化處理
活性炭<200惰性氣體、N2、CO2和低沸點碳氫化合物裝柱,在N2保護下加熱到140~180℃,活化2~4h
硅膠<400C1~C4烴類,N2O、SO2、H2S、SF6、CF2Cl2等氣體裝柱,在200℃下通載氣活化2~4h
氧化鋁<400C1~C4烴類異構體粉碎過篩,600℃下烘烤4h。裝柱,高于柱溫20℃下活化
分子篩<400惰性氣體。H2、O2、N2、CO、CH4、NO、N2O等粉碎過篩栽50~600℃下烘烤4h
表2一些常用的固定液
序號固定相名稱型號最高使用溫度/℃
1
2
3
4
5
6
7角鯊烷
二甲基聚硅氧烷
苯基(10%)甲基聚硅氧烷
苯基(20%)甲基聚硅氧烷
苯基(50%)甲基聚硅氧烷
聚乙二醇-20000
聚丁二酸二乙二醇酯SQ
OV-1,SE-3
OV-3
OV-7
DC-710,OV-17,SP-2250
Carbowax-2308
DEGS150
350
350
350
375
250
200
3.色譜柱的制備
填充色譜柱的制備目前還無規范化的操作,一般應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1)盡可能篩選粒度分布均勻的載體或固定相填料。
(2)保證固定液在載體表面涂漬均勻。
(3)保證固定相填料在色譜柱內填充均勻,不允許柱管內存在死體積。
(4)避免載體顆粒破碎和固定液的氧化作用。
色譜柱的制備包括三個步驟:即固定液的涂漬、色譜柱填充和色譜柱老化。
固定液的涂漬首先選用合適的溶劑。溶劑對固定液有足夠的溶解能力和適宜的揮發性。常用的溶劑有:氯仿、丙酮、乙酸乙酯、乙醇、苯、甲苯等,根據樣品性質確定固定液涂漬濃度。一般以固定液與載體重量比表示。低沸點樣品,固定液用量一般在20%~30%;高沸點樣品一般用量在1%~10%;固定液用量高,采用紅色載體;固定液用量低,采用白色載體;強極性、熱不穩定的高沸點化合物如有機磷農藥采用玻璃載體,用量<1%。涂漬方法是蒸發法和過濾法。蒸發法是將固定液溶解于略大于載體體積的溶劑中,將擔體傾入固定液溶液,讓溶劑在紅外燈照射下慢慢蒸發。過濾法是把載體與已知濃度的固定液溶液混合,然后過濾掉過量溶液,測定過濾前后的溶液體積,可計算出擔體中固定液的含量。然后讓溶劑慢慢揮發,使固定液涂漬在載體表面。
柱子填充方式根據柱子形狀而異。一般采用抽吸、震動或敲擊柱管填充。在色譜柱一端塞上少量硅烷化玻璃棉,然后接上真空泵,另一端裝上漏斗,將填料分小批量裝入柱內,并輕輕敲擊管壁,裝滿后在另一端塞上玻璃棉,柱兩端玻璃棉能防止柱中填料漏出。裝柱過程中應防止填料破碎,要求填充均勻、緊密。
色譜柱固定相必須在高于柱操作使用溫度25℃、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溫度下老化2~24h,老化過程應通以少量的載氣流(5~10mL·min-1),柱出口與檢測器的入口脫開,以免污染檢測器。柱子老化的目的是除去固定相殘余溶劑和揮發性雜質,并促進固定液在載體表面分布均勻。在高溫和載氣流作用下也可使柱內填料分布更趨均勻,有助于提高柱效。
表3一些常用的氣相色譜擔體
擔體名稱特點用途
硅藻土類
紅色擔體
6201擔體
201擔體
202擔體
301擔體
孔徑較小(約0.4-1um),機械強度較高,比表面積較大(約4m2/g),有較多的活性吸附中心
同上
同上
經釉化處理,性能介于紅色擔體與白色擔體之間分析非極性弱極性組分
同上
同上
分析中等極性組分
硅藻土類
白色擔體
101擔體
102擔體
101/102硅烷化
405擔體
孔徑較大(約9um),機械強度較差,比表面較小(1m2/g),表面活性吸附中心較少
同上
氫鍵作用減弱,比表面減小,使用溫度降低
具有白色擔體共性,吸附性低,催化活性小分析極性組分,高沸點組分
同上
分析水、醇、酚、胺、酸等極性化合物
分析高沸點、極性和易分解組分
非硅藻土類擔體
玻璃微球
氟擔體
高分子多孔微球熱穩定性好,形狀規則,大小均一,機械強度高,比表面小(約0.02m2/g),固定液涂量低
耐腐蝕,熱穩定性好,形狀規則,大小均一,比表面大的達12m2/g,小的僅0.2m2/g
比表面積大,耐腐蝕,熱穩定性好分析高沸點,易分解組分
分析強極性組分,腐蝕性氣體以及具有化學活性的組分
分析強極性物質
4.柱溫
選擇柱溫的一般原則是:在使最難分離組分有盡可能好的分離前提下,柱溫的選擇以低柱溫、保留時間適宜、峰形不拖尾為準。提高柱溫可使氣相、液相傳質速率加快,有利于降低理論塔板高度,改善柱效。但增加柱溫又使縱向擴散加劇從而加大了理論塔板高度,導致柱效下降。另一方面,為了改善分離效果,提高選擇性,希望柱溫較低,這又使分析時間加長。因此,選擇柱溫要兼顧這幾方面的因素。一般多采用較低的柱溫,同時減少固定液的含量和適當增加流速。柱溫必須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溫度之下,且組分在柱內不會冷凝、也不會分解。一般柱溫選在試樣各組分的平均沸點左右或比平均沸點略低一些(<50℃=。柱溫過高不利于分離。表4為分離各類組分的參考柱溫和固定液配比。
對于寬沸程的多組分混合物,如果柱子恒定在一個溫度上,則會出現低沸點組分出峰擁擠以至不易辨認,高沸點組分拖延時間很長甚至停在柱中不能出峰的缺陷。為此,可采用程序升溫法。程序升溫的條件要反復實驗加以選擇。程序升溫可以改善分離,縮短時間,得到的峰形也好。
表4柱溫和固定液含量參考表
混合物沸點/℃固定液參考含量/%參考柱溫/℃
300~400
200~300
100~200
氣體<3
5~10
10~15
15~25200~250
150~200
80~150
<50
(二)檢測器
1.檢測器種類
氣相色譜中使用的檢測器有濃度型檢測器(熱導檢測器和電子俘獲檢測器)和質量型檢測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和火焰光度檢測器)兩種。
熱導檢測器(TCD)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線性范圍寬、靈敏度適中、不破壞樣品、應用廣泛等特點,是一種通用型檢測器。
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具有結構簡單、死體積小、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選擇性好等優點,缺點是對載氣要求高、檢測時要破壞樣品、不能檢測永久性氣體如H2、N2、CS2、CO2、NO2、H2O、H2S、SiF4、HCOOH等。
電子俘獲檢測器(ECD)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對電負性物質特別敏感等特點;在環境監測、農藥分析等領域應用廣泛。
火焰光度檢測器(FPD)是一種選擇性和靈敏度較高的檢測器,主要應用于含磷、含硫化合物的分析,也可檢測某些金屬(如Mo、W、Ti、As、Zr、Cr等)的螯合物及一般的有機物。實驗中一般選擇熱導檢測器和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2.檢測器的溫度
TCD的靈敏度與熱絲和池體間的溫差成正比。提高橋流以提高熱絲溫度或降低池體溫度均可提高靈敏度,這取決于被分析樣品的沸點。但檢測器池體溫度不能低于被分析樣品的沸點。
在FID中,由于氫燃燒,產生大量水蒸氣,若檢測器溫度低于80℃,水蒸氣不能以蒸汽狀態從檢測器中排出,冷凝成水,使靈敏度下降,噪聲增加。所以,要求FID檢測器溫度務必在120℃以上(如惠普公司的儀器要求150℃),以確保正常響應。一般測器溫度比柱溫高30~50℃(但要高于100℃)。
3.電極電壓
在FID的收集極和極化極之間,加一極化電壓,即可形成一電場,使火焰中形成正負離子能彼此分開而被有效收集。實驗表明:圓筒形和喇叭形收集極的收集效率最佳,約50V就可完全收集。FID的極化電壓一般為150~350V,點火一般用鎳鉻絲做點火線圈,接3~5V交流電源,點火時通電后線圈發紅即可。電極電壓較低時(<50V),電壓增加,離子信號加大,電壓過高(>250V),噪聲加大。
4.TCD的靈敏度
當樣品組分隨著載氣從色譜柱流出并進入檢測器后,使檢測器測量臂的氣體組成發生變化,因而氣體的熱導率、熱絲的溫度和電阻值也隨之發生變化,其結果是使熱導檢測器橋路產生一個不平衡電壓信號值,被定義為熱導檢測器的靈敏度(簡稱S)。影響S的因素有工作電流,與響應值的3次方成正比。工作電流大則鎢絲處于灼熱狀態不穩定且易燒壞。
(三)載氣
載氣通常為氮、氦和氫氣,由高壓氣瓶供給。由高壓氣瓶出來的載氣需經過裝有活性炭或分子篩的凈化器,以除去載氣中的水、氧等有害物質。由于載氣流速的變化會引起保留值和檢測靈敏度的變化,因此,一般采用穩壓閥、穩流閥或自動流量控制裝置,以確定流量恒定。載氣氣路有單柱單氣路和雙柱雙氣路兩種。前者比較簡單,后者可以補償因固定液流失、溫度波動所造成的影響,因而基線比較穩定。
選擇載氣需要考慮試樣組分性質,沸點高、分子量大的物質選用低分子量載氣(H2、He);沸點低、分子量小的物質選用高分子量載氣(N2、Ar)。載氣的選擇還要與所用檢測器配合。如TCD選用H2、He等提高靈敏度,FID選用N2作載氣,穩定性高、線性范圍寬。
載氣純度影響TCDL靈敏度。在橋流160~200Ma范圍內,用99.999%的超純氫氣比用99%的普氫靈敏度高6%~13%。
載氣流量以稍高于最佳流速為宜。填充柱以H2、He為載氣,線速15~20cm·s-1,以N2、Ar作載氣,線速為10~20cm·s-1。為了使柱內線速均勻,柱內載氣壓力不易過大,要求控制在p入/p出<3。這時柱內線速比較均勻,有利于將低板高。壓力降過大則會引起湍流,柱效下降,在高溫條件下儀器穩定性也降低。
載氣流速的選擇要考慮兩種情況;當響應值用峰高表示時,其峰高與流速成正比;當響應值用峰面積表示時,峰面積與流速無關。在FID中,一般N2∶H2=1∶1或1.5∶1,氫氣∶空氣=1∶10或1∶15。
TCD靈敏度受外界影響的數據表明:單臂TCD載氣流速每改變1mL·min-1,靈敏度變化25mV,雙臂則改變7mV。
(四)樣品
1.樣品制備
氣相色譜分析的對象是在汽化室溫度下能成為氣態的物質。除了少數情況以外,大多數物質都需要進行預處理以適應氣相色譜分析的需求。有些精油以及諸如濃度較大的化學反應物或低沸點石油餾分試樣,可以原樣注射進色譜柱。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存在預分離或分餾處理的問題,以便將某些痕量組分提高到可檢測的水平。水或空氣中有機污染物的分析更需要對樣品進行濃縮處理。而對生物樣品,這種處理就更必不可少了。如果樣品中含有大量的水、乙醇或被強吸附的物質,這些物質進到柱內可能導致某些色譜柱損壞。一些非揮發性物質進入色譜柱,除了導致柱損壞外,它們本身還會逐漸降解,生成揮發性物質,造成嚴重的噪音。這些物質都需要事先除去,或者將分析組分分離出來。樣品的預處理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把要研究的物質從干擾物質中提取出來;另一類是把濃度低的樣品濃縮富集。當然,有時在去掉干擾物質的同時,待測組分也就得到了濃縮。常用的分離富集方法有蒸餾、萃取、吸附和冷凍富集等。有時也把這幾種方法聯合使用。
還有一些物質,如有機酸,極性很強,揮發性低,熱穩定性差,必須進行化學處理才能進行色譜分析。特別是一些碳數較高的有機酸,一般需甲酯化后進行色譜分析。甲酯化的方法很多,可以在濃硫酸或三氟化硼催化下,通過和甲醇的反應實現甲酯化,也可以利用有機酸和重氮甲烷反應實現甲酯化。
2.進樣
進樣系統包括進樣裝置和汽化室。氣體樣品可以用注射器進樣,也可以用定量閥進樣。液體樣品用微量注射器進樣。固體樣品則要溶解后用微量注射器進樣。樣品進入汽化室后在一瞬間就被汽化,然后隨載氣進入色譜柱。根據分析樣品的不同,汽化室溫度可以在50~400℃范圍內任意設定。通常,汽化室的溫度要比使用的最高柱溫高10~50℃,以保證樣品全部汽化。進樣量和進樣速度會影響色譜柱效率。進樣量過大造成色譜柱超負荷,進樣速度慢造成色譜峰加寬,影響分離效果。
3.進樣量和進樣時間
色譜柱有效分離樣品量隨色譜柱內徑大小、固定液用量不同而不同。柱內徑大,固定液用量高,可適當增加進樣量。進樣量不宜過大,應控制在峰高或峰面積與進樣量呈線性關系的范圍內。若進樣量過大會引起色譜柱超負荷、柱效下降、峰形擴張、保留時間改變甚至出現重疊峰、平頂峰等畸形峰。若進樣量太小,擇優的組分不能出峰。一般來說,對于填充柱氣體進樣量0.1~10mL,液體進樣量0.1~5mL。對于微量組分分析,為降低最低檢出濃度,有時需適當增加進樣量。在實際分析中,最大允許進樣量應控制在使半峰寬基本不變、而峰高與進樣量呈線性關系。一般色譜柱越粗、越長、固定液含量越高,容許進樣量就越大。
進樣速度要快,須在1秒內完成,形成濃度集中的樣品“塞子”。進樣時間短則樣品在載氣中擴散時間短,有利于分離。如果進樣慢,試樣的起始寬度增加,峰展寬,影響分離效果甚至不出峰。
4.汽化室溫度
液體樣品進入汽化室后要求能被瞬時氣化又不被分解。進樣量大要求汽化室溫度高些,進樣量小可低些。一般汽化室溫度比柱溫高30~100℃。在保證樣品不被分解的前提下,高一些更好。否則出先峰前沿平坦后沿陡峭的伸舌峰,峰展寬,不利于分析。
(五)高效液相色譜儀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一種分離與分析技術,是以液體作為流動相的一種色譜過程。根據溶質在兩相中分配機理的不同,可分為吸附色譜、分配色譜、離子交換色譜、離子色譜、排阻色譜等。
高效液相色譜儀主要由高壓輸液泵、進樣器、色譜柱、檢測器以及數據記錄系統組成,如圖1所示。
圖1高效液相色譜儀示意圖
1.溶劑;2.混合室;3.泵;4.進樣閥;5.微量注射器;
6.預柱;7.分離柱;8.檢測器;9.記錄系統;10.廢液
貯液器用于存放溶劑,溶劑必須很純。貯液器材料要耐腐蝕,對溶劑呈惰性,通常采用1~2L的大容量玻璃瓶,也可用不銹鋼制成。貯液器應配有溶劑過濾器,以防止流動相中的顆粒進入泵內。溶劑過濾器一般用耐腐蝕的鎳合金制成,孔隙大小一般為2μm。
1.高壓輸液泵
高壓輸液泵是高效液相色譜儀中最關鍵的設備,除要求泵提供高壓之外,還要求輸出流量精確度高。
高壓輸液泵一般分為恒壓泵和恒流泵兩類。恒壓泵主要指氣動放大泵,在系統中,泵的壓力始終保持恒定,但流速隨著系統壓力的變化而變化,即不能保證在任何時刻的流速都保持不變。恒流泵有往復泵和螺旋柱塞泵,這類泵輸出流量恒定。在液相色譜中應用最多的是往復泵。泵的柱塞在輸液過程中前后往復運動。柱塞向后移動時,把溶劑吸入泵的腔體中;柱塞向前移動時,把液體排出腔體。柱塞的前后移動,是由一個偏心輪的旋轉驅動的。液體的流向是由泵的一對單向閥控制。
如果溶劑組成隨洗脫時間按一定規律變化,則稱這種洗脫過程為梯度洗脫或溶劑程序。往復泵可以連續不斷地以恒定的流量輸送液體,更換溶劑方便,適合梯度洗脫。
梯度洗脫是根據組分的復雜程度,在組分的洗脫過程中,不斷調整混合溶劑的組成,改變溶劑的強度或溶劑的選擇性,使多組分復雜混合物得到分離。實現梯度洗脫主要依賴于泵系統,根據溶劑混合時所處的壓力,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即低壓梯度和高壓梯度。
(1)低壓梯度。低壓梯度是溶劑在常壓下混合,然后用高壓泵將其送至柱系統中。這種方法簡單,只需一個泵,經濟實用。
實現低壓梯度的最好方法是使用時間比例電磁閥,通過微處理機控制溶劑輸入電磁閥的開關頻率,以控制泵輸出的溶劑組成。
(2)高壓梯度。高壓梯度一般使用兩臺高壓輸液泵,每臺泵輸送一種溶劑。兩臺泵輸出的溶劑在一混合室內混合,每臺泵的溶劑流量單獨控制。
2.進樣裝置
在液相色譜中,進樣方式有微量注射器進樣、閥進樣、自動進樣器進祥等。
多通路進樣閥廣泛應用于液相色譜儀中,與氣相色譜六通閥原理相似,分為采樣和進樣兩種位置。液相色譜中系統處在高壓下,因此要求多通路進樣閥要耐高壓、耐腐蝕、耐磨、死體積小等。它們可以承受很高的壓力,不需要停流進樣。
3.色譜柱
色譜柱包括柱管與固定相兩部分,是液相色譜的心臟部件。柱管材料有玻璃、不銹鋼、鋁、銅及內襯光滑的聚合材料的其它金屬等,金屬管用的最多。一般色譜柱長5~30cm,內徑為4~5mm,凝膠色譜柱內徑3~12mm。柱子裝填得好壞對柱效影響很大。對于細粒度的填料(<20μm)一般采用勻漿填充法裝柱,先將填料調成勻漿,然后在高壓泵作用下快速將其壓入裝有洗脫液的色譜柱內,經沖洗后,備用。
4.檢測器
液相色譜檢測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測量樣品和流動相的共有性質,采用差分法測量總體特性的微小差別,如示差折光檢測器、蒸發光散射檢測器;另一類是測量樣品中溶質所特有的性質,如特定波長下的紫外吸收或熒光檢測器。
(1)紫外吸收檢測器。這種檢測器在液相色譜中應用最廣,幾乎是一切色譜儀的必備檢測器,它噪聲低、靈敏度高、結構簡單。
紫外吸收檢測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據比爾(Beer)定律。當一束紫外光通過樣品池時,入射光的一部分被樣品組分吸收,吸光度與組分濃度及光程長度有如下關系
式中I0為入射光強度;I為透射光強度;ε為摩爾吸光系數;b為檢測器光程長度;c為組分的體積摩爾濃度;A為組分吸光度;T為組分透光率。
(2)示差折光檢測器。示差折光檢測器又稱折光指數檢測器(RefractiveIndexDetector),最大的特點是對所有的物質都有響應,因此是通用型檢測器。
示差折光檢測器工作原理是根據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折光指數,當樣品組分隨流動相從柱中流出,它的折光指數與純流動相不同。示差折光檢測器是以純溶劑作參比,連續監測柱后洗脫物折光指數的變化,并根據變化的差值確定樣品中各組分的量。
示差折光檢測器根據光路設計分成三種不同類型:弗列斯涅耳(Fresnel)反射型、光束偏轉型和干涉測量計型。
(3)熒光檢測器。有兩種類型的化合物可用熒光檢測器(F1uorescenceDetector)檢測,它們自身發射熒光或者通過衍生的方法使原來不發射熒光的化合物發射熒光,很多生物活性物質、藥物制品、環境污染物等自身能發射熒光。由于熒光檢測器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選擇性,因而成為液相色譜常用檢測器之一。
(4)電化學檢測器。電化學檢測器是根據電化學分析方法而設計的,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根據溶液的導電性質,通過測定離子溶液電導率的大小來測量離子濃度;另一類是根據化合物在電解池中工作電極上所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通過電位、電流和電量的測量,確定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濃度。
現代實驗室裝備網 實驗室行業專業網絡媒體
4001009187 0731-84444840
?Copyright 2000-2024 現代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QQ:369830746
4001009187 0731-84444840
?Copyright 2000-2024 現代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QQ:36983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