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發布,“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在能源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空間和天文科學、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工程技術科學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科學裝置。同時,按照擇優布局的原則,國家將繼續在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研究骨干基地。
規劃中提到:在能源、信息、資源環境、農業、人口健康、先進制造、交通運輸和公共安全等國家戰略需求領域,以及基礎前沿領域和新興交叉學科領域,按照擇優布局的原則,繼續在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研究骨干基地。結合技術創新工程實施,加強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推進港澳地區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建設。
在規劃中,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建設”部分,國家將從“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布局”、“加強科技條件資源的開發應用”以及“推進科技平臺建設和開放共享”等三個方面開展。
相關鏈接: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建設
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是支撐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物質基礎。要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目標,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基本建成滿足科技創新需求的資源和條件支撐體系。
(一)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布局
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科技發展的內在規律,繼續完善現有各類創新基地建設布局。加強分類指導,引導各類創新基地按照各自功能要求良性發展。推動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建設。
在能源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空間和天文科學、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工程技術科學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科學裝置。
在能源、信息、資源環境、農業、人口健康、先進制造、交通運輸和公共安全等國家戰略需求領域,以及基礎前沿領域和新興交叉學科領域,按照擇優布局的原則,繼續在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研究骨干基地。結合技術創新工程實施,加強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推進港澳地區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建設。促進軍民共建國家實驗室建設。支持部門和地方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圍繞重大科學工程和重大戰略科技任務,建設若干國家實驗室。繼續穩步推進國家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研究站(網)建設。加強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防科技先進技術研究中心、軍民共建實驗室建設。
在關鍵產業技術領域,結合區域特色和優勢科技資源,建設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加強考核評估,調整優化建設布局。加強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國家級分析測試中心、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國家實驗動物種子中心、國家計量科技創新基地等綜合實驗服務基地建設。
進一步加強大學科技園、企業技術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示范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和布局。推動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際科技合作創新聯盟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
(二)加強科技條件資源的開發應用
加強科學儀器設備自主研發和應用。以新原理、新方法為突破口,研發若干前沿重大科研儀器設備。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學儀器設備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研發一批重要通用科學儀器,提升科學儀器設備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強科學儀器的小型化、專用化研究,加快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學儀器的應用示范和產業化。
著力推動科研用試劑、優勢實驗動物資源、實驗動物新品種(系)的開發與應用,加強重要分析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加強科技文獻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建立高精確度和高穩定性的計量基標準和標準物質體系,加強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民生改善以及其他重點領域的計量基標準、計量方法與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加強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研究,強化創新方法的應用推廣。加強科技條件資源的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推動科技條件資源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三)推進科技平臺建設和開放共享
進一步完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和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布局,強化支撐服務能力建設,更加突出平臺的開放運行和為研發創新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在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能源、海洋、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以及新興、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推動多學科交叉集成、面向社會開放服務的共享平臺建設。繼續加強科學儀器設備、計量基標準裝置、科技文獻、科學數據、網絡科技環境、自然科技資源等各類科技資源的整合和開放共享。建立健全平臺運行服務的評價體系、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向社會開放科技資源。
加快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網絡建設,構建國家科技資源調查的長效機制,加強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的標準化工作。按照分層建設、分級管理的要求,加速中央和地方優質資源的銜接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