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在長沙召開的全國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工作會議上獲悉,國家科技部繼2010年開展農業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試點后,將于今年在高新技術領域全面啟動科技計劃管理改革。
科技部高新司司長趙玉海說,此次改革由科技部統一部署,高新技術板塊作為2011年改革重點之一,將覆蓋包括能源、信息、先進制造、材料等7大領域。今后項目申報將按照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集成示范3大類型進行統一申報,并依據新的原則開展項目管理,構建一個“打破計劃界限” 的“科學公正的計劃管理體系”。
從2011年開始,高新技術項目的立項過程中,國家項目初審環節將逐步取消專家集中評審,改為結合遠程音、視頻的形式開展屬地評審,初審過關項目將進入一個由科技部統一建設的“備選項目庫”。
2011年啟動的所有項目,都應該來自于該備選項目庫,入庫后3年未予立項的則會被清理“出庫”。最終經過凝練立項的項目,再按照“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相關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進行管理。
與過去的科技項目“自由申報”不同,此次科技部對各項目申報主體也給出了明確的指標限制,改“自由申報”為“限項申報”。
科技部近期發布的項目指南中,明確了限項申報的分配額度:教育部400項,中科院100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根據其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分別為30或20項。教育部所屬高校和中科院系統的項目申報限額總數低于各省指標總額。
這一舉措意味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政策正在向地方傾斜,今后地方單位參與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計劃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而過去具有較強科研優勢的中科院和高等院校,將面臨從增加項目數量向提升高新技術水平轉變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