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
就醫學而言,生物產業主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劑、生化及核酸診斷試劑、基因工程藥物、組織工程產業等。
自1989年基因重組人干擾素α1b成為國內批準的第一個生物技術藥物,就正式拉開了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序幕。但是歷經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并沒有實現預期的增長勢頭,也沒有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與全球生物制藥產業以及中國生物科學技術基礎研究的迅猛發展相比,中國生物技術制藥企業整體存在著研發實力不足、創新能力差,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強等多方面弊病,制約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相對于醫藥行業其他子行業(如化學藥品原藥、制劑和中成藥等)而言,生物制藥市場份額占有較低的小行業,目前行業占比只有10%。但是,生物制藥發展潛力非常巨大,行業年復合增長率達30%,其發展速度和利潤增長速度均高于化學藥和中藥。
1、重點領域
生物醫藥產業鏈中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主要包括疫苗與診斷制劑、創新藥物、現代中藥和生物醫學工程。
▲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領域
《生物產業“十一五”規劃》提出根據防治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需要,重點發展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創新藥物和新型醫療器械。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328億元,2010年安排300億元左右,重點推進包括重大新藥創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在內的11個科技重大專項措施。筆者預計“十二五”規劃仍將主要圍繞公共衛生、重大疾病等領域展開,重點支持疾病預防、疾病診斷、新藥研制、基因治療、試管移植等技術。
▲新醫改
2009年4月公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2009-2011年著力抓好五項重點改革,包括醫療保障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公立醫院改革。在新醫改方案出臺后,相繼出臺了許多配套文件,并將在三年內(2009-2011)投入8500億元。
新醫改對行業影響深遠:擴大醫療市場蛋糕、激活醫療消費,對醫療產業鏈重構,有利于已確立細分領域龍頭地位的上市公司強者恒強。2009-2011年是產業鏈基礎投入和結構性改善期;2012-2020年醫療藥品的消費拉動將真正顯現。因此,未來十年將是整個醫藥行業黃金發展期。
▲新藥創制
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同時國家將拿出100多億元來支持重大新藥創制。國家將從100多個新藥中遴選出10多個,作為重大新藥創制重點支持對象,這些原創新藥可能成為打入歐美市場的先鋒。在這些品種中,生物藥和化學藥居多,其中疫苗、單克隆抗體、蛋白質藥物、抗癌藥物等均有。
▲產業轉移
中國化學制藥企業有望乘產業轉移之風,為制劑獨立出口做準備,以期分享充滿機遇的全球仿制藥市場“大蛋糕”。合作是目前我國制藥企業實現制劑出口的最優策略,無論是通過合作模式(制劑OEM、制劑轉移生產、合作開發)以間接出口制劑還是通過合作來解決制劑獨立出口方面的銷售渠道問題。
2、前景展望
根據新醫改規劃,未來中國將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上述四大體系建設將使醫藥企業先后受益:一是疫苗企業直接受益于國家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率先投入;二是醫療器械受益于先期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三是當醫療資源下沉、醫保低覆蓋后,品牌普藥企業顯著受益;四是當醫藥工業競爭秩序理順后,醫藥商業企業加速整合與發展;五是科技創新型企業(細分領域龍頭)全程受益。
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仍將主要圍繞公共衛生、重大疾病等領域展開,并通過百億資金扶持重大新藥創制。因此,疫苗和血制品、診斷試劑、創新型企業、現代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上市公司將受益。在全球醫藥產業轉移過程中,中國醫藥產業升級的戰略性機遇顯現。中國已是全球最大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全球原料藥向發展中國家的產業轉移過程已基本完成。未來10年,由于藥品專利紛紛到期、新藥研發更趨困難、發達國家迫于醫療費用壓力而鼓勵使用仿制藥,這促使新一輪全球制劑的產業轉移趨勢形成,中國有望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基礎上,實現產業升級向歐美市場出口制劑,相關上市公司前景看好。
生物農業
生物農業按照自然的生物學過程管理農業,適當投入能量和資源,維持系統最佳的生產力。生物農業強調通過促進自然過程和生物循環保持土地生產力,用生物學方法防治病蟲害,實現農業環境的生態平衡。生物農業包括轉基因育種、動物疫苗、生物飼料、生物農藥等領域。
1、重點領域
生物農業中,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包括生物良種、林業新品種、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
▲生物育種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農業是一國之本,種植業是農業的基本,種子則是種植業的根源所在,因此,種子作為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2000年《種子法》頒布以來,中國種業的市場化改革取得長足進步,目前國內種業市場規模已突破300億元。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種業市場,市場規模約為美國的1/2,但我國種糧比水平僅有6.5:1,遠低于美國40:1的水平,假設未來中國的種糧比水平提升到美國一半的水平,中國種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元。
2006年,我國將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8年7月,國務院批準啟動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并將在2008至2020年間累計投入資金約200億元。2009年6月,國務院發布《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將農作物生物育種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轉基因作物育種研發和管理體系,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轉基因作物獨立研發、安全評價與安全管理能力的國家之一。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的提出是國內轉基因種子被大規模商業化推廣運作的前奏,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動物疫苗
畜禽疫苗、生物獸藥的研究與使用,將構筑動物疫病防治的新體系,大幅度提高人類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大疫病的防御與控制能力,對大范圍的規模化養殖和疫病的防疫提供保障,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08年,我國動物疫苗市場規模約為54億元,2009年達到62億元,近4年增長率10%。目前我國每年豬屠宰量超過6億、牛5千萬、羊3億、家禽100億,還有奶牛1千萬。預計隨著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我國動物疫苗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另一方面,目前政府加強動物疫情的防治工作,不斷擴大國家強制免疫范圍。2007年,我國發布《全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國家規劃總投資88.35億元,其中中央投資56.6億元,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力爭到2015年對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在內的重大動物疫病實現全方位控制、區域性消滅。2010年1月公布的《2010年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和《關于做好2009年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通知》擴大了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的范圍。未來隨著國家強制免疫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我國動物疫苗行業前景廣闊。
2、前景展望
種子行業在國家良種政策的扶持下已經出現了明顯拐點,種子企業最先受益,預計未來2-3年內行業的盈利能力和企業的集中度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方面,受益時間較為靠后。以剛剛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水稻品種為例,該品種經過了歷時11年的嚴格評審過程,而商業化生產還要進行嚴格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達到標準才可獲得品種審定證書;之后,相關種子企業還要通過嚴格審核才可獲得轉基因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方可進行種子生產經營。
動物疫苗行業在過去5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在中國畜牧養殖規模化進程快速推進中,規范化的養殖企業市場占比越大,規范、科技養殖占比越高,對各類動物保健品的需求就越大。此外,隨著國家強制免疫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我國動物疫苗行業前景廣闊,相關上市公司面臨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