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過去在研制開發科學儀器的項目承擔部門中,中科院占39.4,大學占33.3%,部委研究所占21.2,工廠只占6.1%.這足以說明科研院校的技術力量比工廠強。所以,應該說:“中國元素分析儀器企業應該參與技術創新。應該堅決走產、學、研、用四結合的道路;應該在實現產、學、研、用四結合的前提下,積極投入技術創新”.
我們認為中國的分析儀器既要抓創新、抓前沿,又要抓基礎,二者緊密結合.但是,目前中國的鋼鐵分析儀器企業應以抓基礎儀器為主.創新、前沿技術目前應在產學研用四結合的隊伍中以科研院校為主,企業積極參加;而基礎的爐前分析儀器的研制、產業化,企業的條件比科研院校好,所以應以企業為主,科研院校參與.但抓創新、抓前沿、抓基礎都必須走產、學、研、用結合的道路.
什么叫元素分析儀器的創新?突破傳統觀念的,國外想不到我們想到了的、國外做不出我們做出來了的,這就是創新。什么叫前沿?高科技含量很高、資金投入很大、國外剛起步的就是前沿。如:基因芯片、放在人體內的超微型生化儀器、芯片實驗室、生物大分子活性的空間構象測定儀器,以及核磁共振、高級質譜等高精尖的儀器。這方面我國的差距很大,所以要關注、要參與、要做技術儲備,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去干.并且科研院校,要花大力氣去干!去趕超!但工廠企業不能作為重點,不能當主戰場,這方面的主力軍應該是科研院校,而不是工廠企業.
什么叫金屬元素分析儀器的基礎?就是指現有的、傳統的、有市場的、外國人正在搶我們市場的。這些儀器,被科學家們譽為典型的、常規的、普及型的基礎儀器.。這些化學元素分析儀器目前在我國大約70%的市場被外國產品占領,我們自己所占市場約30!并且,發達國家的一些大公司,都想盡量多占領中國的市場。都緊盯著中國的基礎、常規分析儀器;而中國在這些最基本、最基礎的面廣量大的分析儀器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些問題大多表現在可靠性上。所以,我們的企業要狠抓我國分析儀器的可靠性!我們認為,這也是我國元素分析儀器發展的方向之一。
均衡,解決教育痼疾動真格
“擇校”高燒不退是久治難愈的教育痼疾,均衡發展成為義務教育全面普及之后的戰略性任務。教育部提出,力爭在2012年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各地重點推動縣域內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將義務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向中西部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
2010年,中央財政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提高100元,對不足100人的農村小學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補助資金。為此,全國財政新增經費145.4億元。
近年來,國家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村薄弱學校配置圖書、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體音美衛等器材,為農村薄弱學校每個班級配置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從而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農村義務教育質量。
國家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等,為農村義務教育培養高素質教師。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5.5億元,組織實施“國培計劃”,積極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
國家繼續完善城鄉教師交流制度。城鎮教師支教工作繼續在全國由點到面,普遍開展。各地普遍加強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的教師交流,一些地方將薄弱學校和優質學校聯為一體,實行一套領導班子、一樣考核體系、一支教師隊伍,促進薄弱學校的同步發展。
這一系列措施,對于扶持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起到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