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看,開放合作就是要讓創新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6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召開。現場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成都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小斌表示,這些創新要素包括技術、人才、成果,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科技產品等,外延可以是新產品的開發、新技術的應用、新的組織形式、新的原料、新的創新因素等。

▲成都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小斌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和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不斷深化,全球研發網絡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擴張與耦合,加速了創新資源的國際流動,也極大地改變了創新資源的空間配置格局。在丁小斌看來,唯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全面提高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水平,才能真正推進轉型發展。
如何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內資源和國外資源兩種資源?如何打開成都發展“新空間”?這是此次全會的議題之一。
“科技開放合作,參與全球創新網絡能帶來互利共贏。”為此,今年成都市科技局將多措并舉,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合作。
加強科技創新開放合作,載體是支撐。
“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字號’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府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都是成都對外合作的重要平臺。”丁小斌表示,除了繼續抓好這些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成都也將依托在蓉高校院所,力爭在腦科學等新興領域建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同時,支持境外知名企業、高校在蓉設立研發機構,鼓勵本土企業建立離岸創新基地,鼓勵各類創新主體積極發起和參與國際重大科學計劃、科學工程,探索打造國際科技組織集聚區。
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重要一環。構建完善全過程、全鏈條、全要素的國際技術轉移體系,成都將依托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等共建“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加快建設西部中試中心,探索建立常態化技術轉移協同機制。
科技創新,人才是第一資源。“我們鼓勵在蓉高校與境外知名院校在成都聯合辦學,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成都也將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推進外籍人才引進機制改革,加速國際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在蓉聚集。
此外,成都市科技局正積極籌備“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等,以此提升成都國際創新創業大賽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