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代君說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兩個實驗室——深圳市跨模態認知計算重點實驗室、港中大(深圳)-趣丸科技聯合實驗室舉行揭牌儀式,兩個實驗室的成立體現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對人工智能領域科研創新和產學研結合的高度重視,是學校與深圳市及科研企業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深圳市跨模態認知計算重點實驗室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的第1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主要依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和理工學院設立。實驗室由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數據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李海洲擔任實驗室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張曉平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現有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科研人員20余名。
深圳市跨模態認知計算重點實驗室面向跨模態認知計算的核心問題,以理論突破為目標、技術應用為導向,以“理論引領技術,技術推動應用,應用支撐產業”為核心研發理念,致力于解決跨模態認知計算的核心問題,研究方向涵蓋多模態感知平臺、基礎認知模型平臺和跨模態交互式生成平臺三個方面。實驗室主任李海洲教授向參會人員分享了實驗室在人工智能與產業結合方面的成果,并表示通過與企業合作,實驗室的技術在生成式大模型、音頻生成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港中大(深圳)-趣丸科技聯合實驗室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廣州趣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設立。趣丸科技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音頻處理技術領域深耕多年,基于旗下產品TT語音的屬性優勢積累了海量數據場景,將發揮平臺的資源優勢,應用于AI音頻模型的研究。雙方團隊成立委員會共同管理聯合實驗室,由港中大(深圳)數據科學學院副教授武執政擔任實驗室主任、趣丸科技副總裁張順四擔任實驗室聯合主任、數據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李海洲教授擔任聯合實驗室管理委員會主任。
實驗室聯合主任張順四表示,實驗室將合力研究,突破行業難題,打造生成式音頻大模型,逐步探索以企業資源、市場資源和高校人才構建起的AI+行業生態模式。實驗室的研究將可實現視頻翻譯、語音播報、語言學習等功能,助力文化出海。
揭牌儀式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學術)羅智泉在致辭中表示,深圳市跨模態認知計算重點實驗室的成立,旨在探尋人工智能的新途徑、新方法和新趨勢,在自然語言與語音處理、生成式大模型、跨模態認知計算等領域尋求突破,培養高水平科研人才,進一步促進深圳市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港中大(深圳)-趣丸科技聯合實驗室是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的成功案例,將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開展產學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