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會現場
在抓基礎研究方面,許昆林說,江蘇將發揮好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和人才集中的優勢,加強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今年將設立“應用基礎研究特區”,依托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高水平建設省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基礎三個研究中心,實施40個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根植“從0到1”的原創力策源力。
在抓產業升級方面,許昆林表示,江蘇一方面將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著力構建未來產業體系,在新領域新賽道上搶占制高點。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著力鞏固擴大傳統產業優勢。許昆林舉例說,蘇州有一家傳統的鑄造企業,通過大數據決策分析、智能化改造等,智能鑄造示范車間自動化程度超過90%,產品定制周期從7天減少到半天,人均生產效率提升了221%,同時還牽頭建立了鑄造產業園,引領鏈上中小型傳統鑄造企業綠色化轉型。
另外,江蘇還將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據許昆林介紹,江蘇將研究出臺一批增量政策,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力爭今年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能夠達到5.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萬家。“只有企業創新抓好了,全要素生產率才會大幅度提升,才能夠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許昆林說。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就江蘇而言,其有輕工、紡織、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在產業升級上也面臨體量大、轉型難度高等各方面挑戰。如何統籌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已成為該省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發布會上,江蘇省副省長胡廣杰表示,首先讓傳統產業“發新芽”,以數智、綠色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煥新,通過財政獎補資金、工業企業技改項目貸款貼息等政策,推動鋼鐵、石化、建材等傳統產業先進產能的比重持續提升。其次讓新興產業“長成林”,發揮總規模超千億元的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集群引導作用,努力把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再次就是讓未來產業“快生根”,江蘇未來產業細分領域初具規模,下一步將積極開拓人工智能+制造業場景應用,建立“前沿技術-場景應用-先導區”的未來產業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