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成果由電子科技大學/天府絳溪實驗室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川省重點研發計劃等的大力支持。
據介紹,量子互聯網被認為是21世紀最重要的技術前沿之一,相比傳統互聯網,信息傳輸更加安全,信息獲取更加準確,信息處理更加高效,而固態量子存儲器是量子互聯網邁向長距離通信的關鍵器件,可以讓量子信息做到“不落地中繼”。
“如果將量子信息比作古代的八百里加急信件,量子存儲器就好比沿途的驛站。當它有了更大的容量,基于此發展的量子互聯網也就擁有了更快的量子信息傳遞速度。”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天府絳溪實驗室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此次發表的研究成果將光纖通信波段固態量子存儲的容量提升至1650個模式數,突破了該領域的世界紀錄。該負責人介紹,單模式存儲在設定的時間、頻率范圍內只有一個模式,而“時-頻模式復用存儲”方法可以增加該設定范圍內的模式數量,從而增加存儲容量,團隊采用光子的“時-頻模式復用存儲”方法,與單模式存儲相比,存儲器吞吐速率提高了近千倍。
未來,通過進一步優化器件的性能,這一吞吐速率還可提升數百倍。基于在高速率、大容量信息處理方面的優勢,該研究成果將在未來量子互聯網的研發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望賦能量子技術未來產業的推進。
作為天府實驗室的4個方向實驗室之一,天府絳溪實驗室自揭牌投運一年以來,已建立先進計算、量子互聯網、分布式能源集成、微波與光子集成4個前沿研究中心。其中,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自去年9月入駐實驗室以來,結合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與成渝雙城產業生態的優勢,積極探尋生態合作伙伴,著力構建具有差異化的量子互聯網產業發展之路,建設全國一流的量子互聯網器件研發平臺,打通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量子存儲等相關研究領域的產業鏈,構筑量子互聯網產業生態。
此次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取得重大突破是天府絳溪實驗室運行一年以來不斷加強科研創新和學術交流的結果,也將成為中心進一步探索量子互聯網產業生態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