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 院士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教授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 院長
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 主任
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 首席科學家
報告題目:科技鑄器,開啟腦科學研究新范式
腦科學研究包括“讀、釋、寫、仿”四個方面,是一門高度交叉的新興前沿學科。為開發“讀、釋、寫、仿”工具,團隊于2017年成功研發了2.2克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實現了在自由行為小鼠觀察大腦神經元活動,開啟腦科學研究的新范式。2021年,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問世,實現了三維空間中近千個神經元的功能成像,開啟了在自由行為動物研究大腦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新范式。2023年成功研發了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首次實現對自由行為中小鼠的大腦全皮層和海馬神經元功能成像,為揭示大腦深部神經機制提供了又一利器。為支撐中國的“腦計劃”,我們建設了“南京腦觀象臺”,由相關領域專家領銜,正在開展腦科學“探索計劃”項目,主題涉及皮質工作記憶、睡眠、自閉癥、抑郁癥、神經藥理學和神經元再生等。作為國之重器,“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預期于今年底投入試運行,2024年完成國家驗收。依托此成像大設施,已啟動“早鳥項目”,面向全國科技界滾動征集合作立項建議,計劃在未來3-5年內發起生命科學包括腦科學領域的大科學計劃,充分發揮“科技航母”的戰略價值。大科學時代的生命科學特別需要新的工具,需要新型的研究平臺。未來,更多新工具的開發以及新范式的探索,特別是大科學時代有組織科研的新范式,將為提升我國生物醫學研究的整體水平,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實現高端生物醫學儀器裝備的“中國創造”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和保障。
個人簡介
程和平院士長期致力于鈣信號、線粒體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以及高端生物醫學儀器的自主創制。主要學術貢獻為 ① 發現細胞鈣信號基本單位—“鈣火花”(Calcium Spark),原始論文曾被譽為100多年來十篇最杰出的心肌研究論文之一; ② 發現線粒體 “超氧炫”又稱“線粒體炫”(Mitoflash),揭示其在能量代謝、學習記憶及衰老生物學中的信號功能;③率團隊研發2.2克微型雙光子顯微鏡,實現了在自由活動小鼠觀察大腦神經元活動,開啟腦科學研究的新范式。該項成果獲“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并入選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此外,獲國際心臟學會“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2016),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7),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20),北京大學2021年度國華杰出學者獎(2021),中國專利優秀獎(20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