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代君說
近日,遼寧科技領域迎來“高光時刻”,遼寧材料實驗室、遼寧遼河實驗室、遼寧濱海實驗室、遼寧黃海實驗室正式揭牌。這4家遼寧實驗室的成立,將使我省創新平臺水平和能級實現“跨越式提升”,也意味著在遼寧大地,將有越來越多的原創科技成果競相涌現。

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遼寧在優勢科技、優勢產業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支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建設,遼寧省委、省政府啟動遼寧實驗室建設,圍繞新材料、智能制造、清潔能源及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領域,布局建設4家遼寧實驗室。
遼寧材料實驗室是遼寧省人民政府組建的省屬新型研發機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實驗室坐落在沈陽市渾南區,園區占地面積854畝,總建筑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由中科院院士、副省長盧柯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材料研究機構為宗旨,以引領材料科學和技術創新、推動材料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著力構建共性技術支撐平臺、顛覆性技術創新平臺、產學研與國際合作平臺三大創新平臺,實施基礎前沿、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和人才培育四類專項項目,創新運行管理體制機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增強系統供給能力,培育優秀人才。實驗室以“基于材料但超越材料,以材料創新推動技術進步”為基本建設理念;以“錯位布局、優勢互補、做現有研發體系未曾做和不易做的事情”為實驗室架構設計和任務布局遵循的基本原則。在不遠的將來,遼寧材料實驗室將成為材料科技的國際創新高地,為技術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遼寧遼河實驗室以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為依托,聯合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東北大學及省內部分龍頭企業共同建設。實驗室由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于海斌任實驗室主任,設置“未來工業互聯網前沿技術”“高端制造裝備與自動化系統”“典型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三大研究方向,建設“產業數字化技術開發服務平臺”和“未來工業互聯網科研基礎設施”兩大科研設施,發揮我省產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緊密圍繞我省裝備制造業升級改造和原材料行業綠色轉型發展需求,打造“可用、能用、好用”的產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助力智造強省建設。
遼寧濱海實驗室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為依托,聯合融科儲能、新源動力等重點企業共同建設。實驗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任實驗室主任,聚焦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戰略目標,以“化石資源高效清潔利用、可再生能源、多能融合、精細化工與新材料、基礎前沿交叉、能源戰略研究”等為主要研究方向,圍繞遼寧石油化工、潔凈能源、冶金等重點產業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聚焦相關技術應用基礎研究、中試驗證、工業示范等過程,加速推進產業化進程,推進遼寧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助力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
遼寧黃海實驗室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依托,聯合重工裝備、瓦軸等重點企業共同建設。實驗室由中科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賈振元任實驗室主任,以顯著提升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以“高性能制造基礎理論與共性技術研究、智能制造技術及裝備與系統研究、制造領域關鍵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研究、高端裝備關鍵基礎件及基礎工藝技術研究”為主攻方向,聚焦航空航天裝備、工業母機、高端基礎件等重點領域開展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解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卡脖子”共性技術難題,打造國家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
未來,遼寧實驗室將建設成為我國培育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攻克共性關鍵技術、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策源地,為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提供科技創新的戰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