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舉辦“走在前、開新局”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介紹爭當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有關情況。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構筑高能級創新平臺。以一流平臺匯集創新要素,凝聚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創建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潘克厚介紹,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按照“以目標定任務,以任務定團隊、建平臺、匯資源”的工作思路,圍繞“四個面向”持續開展原創性、引領性海洋科技攻關,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爭當高水平海洋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

其中,堅持以任務定團隊,組建高水平創新隊伍。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探索完善“全職+全時雙聘+以任務匯人才”的科技創新隊伍建設之路。大力實施“鰲山人才”計劃,全職或柔性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師等。通過聘任領軍科學家和重大項目領銜科學家等形式,現已匯聚一支包括45位院士在內的2200余人的創新型隊伍。以能放盡放的原則賦予科研人員人財物自主支配權,營造寬容失敗、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激發創新活力。全面啟動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建立自主與聯合培養相結合的博士后培養新機制。成立6支“黨員先鋒隊”、1支“青年突擊隊”,推進黨建科研融合互促,鍛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科技會創新、講情懷勇擔當的科技創新主力軍。
同時,堅持以任務建平臺,夯實科研創新基礎。以提升經略海洋科技支撐能力為目標,對標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建設一批開放共享的公共科研平臺。為支持“透明海洋”等任務實施,打造海洋數字孿生,構建集高性能計算和大數據融合分析于一體的海洋大數據支撐平臺,可提供從數據獲取、計算分析到應用研發全鏈條的超算技術支撐服務。集合全國13家單位的37艘科考船及“蛟龍號”等超過800臺/套船載設備,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深遠海科考船隊,累計共享船時超過5000天,大幅提高了我國海洋裝備使用效率,為實施多海區同步觀測奠定基礎。此外,建成了智能超算與生物實測耦合的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國內海洋領域首個冷凍電鏡中心等。現有公共科研平臺已具備24種共享服務能力,2021年全年支撐科研項目26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