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有害,不能直接排放,這個道理大家都再明白不過。為什么實驗室不把廢水進行集中處理呢?通過調查了解,我們還發現,在實驗室廢水處理的問題上,也有許多部門有話說。
一、實驗室廢水直接排放
高校實驗室的廢水中含有各種生物廢棄物,電泳液和特種生物試劑等有害物質,甚至一些放射性元素。但是現有的污水廠大多采取的是生活污水處措施,是不可能消除這些特殊的污染源的污染物。這樣如果直接將這些廢水與單位生活廢水混合后排入市政管網,長此以往,會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很大的傷害。
“應特別關注高校實驗室廢水排放問題,特別是某高校和研究所864個實驗室的廢水處理問題”,這是高校當地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政府部門呼吁,高校實驗室廢水應引起政府的足夠關注。
二、實驗室管理令人擔憂
據了解,高校對于實驗室污染物的實際管理情況不容樂觀。某農業大學的一位老師就介紹了她所看到的情況:“試劑瓶里的廢液、做實驗用過的東西有時就隨手倒入下水道,甚至實驗用的小白鼠也直接扔掉。在大學里的老舊實驗室,這樣的情況便是常見。”
此外,某林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也道出了擔憂,“很多實驗室強酸、強堿直接排放,而一些微放射性物質的直接排放最讓人擔心。”而作為當地的政協委員指出:針對高效實驗室污染物的管理不只是部分問題,全國的實驗室可能都存在監管不嚴的情況。
作為一家第三方處理實驗室廢水機構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年廢水處理的規模與高效的實際消耗都有一定的差距。“一所大學的實驗室廢水一般年產量為1噸到2噸,但學校上報的一般都在500公斤以內,有的甚至一年只報10公斤”
三、到底是經費問題還是監管問題
為什么實驗室不把廢水集中處理呢?據了解,實驗室廢水如果由專門機構處理的話,由于廢水污染物成分復雜,處理機構要先通過化驗分析成分,再分步處理,成本費用高昂,有部分學校很難拿出高昂的費用來,并且在管理越來越嚴格的科研經費中,每項費用都要列出。
其實,對于實驗室污染管理最有效的辦法:一是加強教育,提高環保意識;二是在實驗室的規章制度中加強。對處理費高的問題,有高校教師呼吁,希望政府出臺一定的補償機制,或不再制定有限的幾家處理機構,引入競爭機制,把處理費用降下來,讓高??梢暂p松“埋單”。
四、高校實驗室廢水處理的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實驗室廢水處理問題的出現,如何有效減少廢水的排放及對廢水進行系統分類及穩定處理達標排放是值得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也已成為高校及科研機構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熱點問題。
1、明確主體責任,加強源頭管理
高校應加強實驗室廢水的基礎信息管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并對照環評審批文件,摸清廢水產生種類、數量、危險特性、包裝方式、貯存設施等情況,按照環保部門要求納入監管體系。同時,也要加強廢水源頭的分類管理工作。
2、強化規范意識,加強過程管理
高校應劃定專門的空間場所,配置專業的暫存設備,規范張貼分類標識,根據廢水的屬性進行科學分類收儲,并且各個院校應出臺相應的暫存管理辦法,對實驗室各類廢水的產生、回收、暫存、處理進行嚴格要求。
3、全面推行綠色實驗室
高校實驗室廢水排放量少、種類多、組成變化大,對實驗室工作人員提出較高的要求,對它們的處理難度較大,因此實驗室廢水的處理應盡早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認真實施,并且各科研院所在建立實驗室時也應考慮其綠色化,采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減少藥品的使用和廢水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