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成立最早的綜合性海洋漁業研究機構,近年來,黃海所面向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需求,取得了多項高水平創新成果。此次揭牌的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將實現海洋經濟種、生態種、特有種、稀有種和瀕危種等重要生物資源全覆蓋,創建保存容量最大,自動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最高,收集保藏技術和管理水平最先進的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
在該平臺上,黃海所牽手海爾生物通過智慧實驗室管理場景方案的應用,實現整個實驗室全流程的互通互聯,對海洋漁業科研的智慧化升級進行了探索,得到參觀人員的關注和認可。
智慧方案 助力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近年來,海水變暖、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等眾多內外因素,讓漁業資源逐年減少。作為國家級技術研發平臺,黃海所“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圍繞國家漁業科技原始創新和漁業現代化發展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與高質量利用為中心,根據我國不同海域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保護需求,構建現代化的漁業生物資源保存平臺。通過智慧實驗室管理場景方案,平臺實現了儀器設備、環境、倉儲、項目等多個環節的互聯互通,形成綜合性的智慧管理平臺系統。
“智慧實驗室管理場景方案以物聯網科技助力海洋漁業科研升級,改變了傳統實驗室人工記錄有誤差、易出錯、無法實時監控等弊端,對于海洋漁業智慧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了新的探索。”黃海所相關負責人介紹。
傳統實驗室中養殖的海洋生物生長狀態、生長環境均通過人工定時巡檢,有誤差、易出錯。實驗室環境通過溫濕度計、手持塵埃粒子計數器、機械壓力表等儀器監測,人工讀數后紙質記錄,無法保證數據真實性。如遇到冰箱等保存重要樣本的設備斷電后無法第一時間進行報警,一旦超溫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海爾生物智慧實驗室管理場景方案直擊痛點,通過建立智能監控平臺軟件,將智慧硬件、環境監測儀器、智慧用電管理系統、養殖系統監控等全流程信息集成至監控平臺中,實現對設備運行狀態、環境指標、活體庫養殖系統等信息實時監控,為科研提供精確研究數據。如遇實驗室環境異常報警,無需人工巡檢,節約人力成本的同時,確保安全性與穩定性,為科研探索保駕護航。
場景迭代 拓寬生物安全賽道
實際上,此次黃海所智慧實驗室管理場景方案落地是海爾生物在生物安全場景的又一次創新迭代。作為物聯網生物安全領域的先行者,海爾生物在方案、技術、服務等多方面持續拓寬,以全流程、全周期的動態解決方案提升用戶體驗,引領生物安全領域持續創新升級。
此前,海爾生物聯合濟南疾控中心打造出“云眼”生物安全智慧實驗室物聯網解決方案,實現了人、環境、樣本、設備全流程監測和可追溯,開啟了生物安全實驗室自動化、智能化發展新階段。該方案入選國家“2021年智慧安全解決方案優秀案例”。
除了實驗室安全場景,海爾生物還積極布局細胞治療產業,其打造的細胞制備全場景解決方案通過物聯網技術,解決了細胞制備全過程實時記錄全追溯、提前預警零差錯等關鍵技術及模式難題。該方案已在吉美瑞生落地,加速中國細胞治療的產業升級。與此同時,海爾生物研發的海爾云育CO 培養箱,也已率先實現了細胞培養的全過程監測,并入駐國家干細胞資源庫、藥明康德等多家知名細胞公司和醫藥公司;自主研發的離心機更是通過科技部“百城百園”項目驗收,先后進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中科院植物所等實驗室。
此次海爾生物智慧實驗室場景成功落地,通過智慧方案助力海洋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意味著海爾生物在生物安全領域的賽道再次拓寬,打造多樣“智慧”場景滿足用戶需求,彰顯了海爾生物的強大生態張力。未來,海爾生物將持續打造生物安全高地,成為生物安全物聯網轉型的探路者和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