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29家已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年設立的7家湖北實驗室在‘組團發力’,努力成為下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5月29日,武漢市科技局平臺處負責人介紹,科技自立自強已成為國家和地方發展的戰略支撐,武漢正在構建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漢國家重點實驗室僅次北京、上海、江蘇,全國位居第四。
實驗室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帶有國字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更是科技創新的引領,在漢的29座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著國家使命和國家期待。
湖北省科技廳介紹,武漢正抓緊編制東湖科學城發展規劃,并于2月27日啟動了東湖科學城起步區一期項目,總用地面積275畝,總投資約20億元,將建設武漢光源、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科創中心、科學社區等項目。3月11日,東湖科學城啟動生命健康大設施群建設,為爭創國家科創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重要支撐。其中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大樓計劃今年上半年啟用,高端生物醫學成像設施擬于6月交付驗收。
4月27日,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通過科技部專家論證。該中心由丁烈云院士領銜,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以及中建、中交、中鐵、中核、中能等一批橋梁、高鐵、建筑領域世界500強企業共同組建,采取“1平臺(數字建造核心技術研發平臺)+N園區(N個數字建造產業創新園區)”模式進行建設,旨在突破數字建造領域核心基礎工程軟件、工程物聯網標準、工程大數據核心原創算法、高端智能化工程建造及監測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
科創聚勢,新局啟程。武漢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到2025年,東湖科學城科技創新能力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努力塑造全國科技創新版圖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