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發現發表在了世界頂級的學術期刊上,在科學界可謂石破天驚的一大突破,但是怎么能根據這一發現研發出新藥,幫助每個癌癥患者對腫瘤產生免疫功能,從而延長生命并提高生活質量,這中間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路要走。
學術發現不等于新藥研發,這正是原創新藥讓人望而生畏的原因所在。
百放的專業實驗室里,科學家在做實驗。
今年年初,百放英庫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入駐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貝倫產業園,這是北京市第一家全球原創新藥孵化平臺,他們從萬千科學發現中慧眼篩出了清華教授這一發現,并選入他們的孵化項目,推動“學術發現”加速成為人人可用的“新藥”。百放的出現讓北京新藥研發開啟了“仿制”到“原始創新”之路。
據業界專家介紹,新藥研發需要歷經“藥物發現”“藥物臨床前研究”“藥物臨床研究”三個階段。“藥物發現”是第一步,旨在找到并確定針對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導化合物。這個階段的工作包括機理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涉及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以及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藥物發現”的創新程度、偶然性、失敗率極高,不但需要極高的科研水平,而且投資量巨大、周期很長。有研究給出數據,開發一個新藥的平均成本是驚人的26億美元。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隨著科研能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內新藥研發產業逐漸興起,但絕大多數企業都在走“仿制”之路,業內稱之為“對首創新藥的跟蹤性新藥研究”,fast-follow、Me-too、Me-better。有的企業甚至簡單到拿別人的藥物分子輕微做一下結構改動就算創新了,但這么做只能賺一時快錢,無法形成自身的影響力,更不能推動行業發展。
隨著世界越來越富裕、人均壽命越來越長,無藥可醫的疾病越來越多,原創新藥市場潛力巨大??春迷瓌撔滤幍氖袌鰸摿?,單倍和他的團隊創立了百放公司。
單倍在接受采訪。
單倍1983年出國,在國外學習、工作了28年。2011年,創立于1876年的老牌制藥企業美國禮來公司在上海設立了禮來中國研發中心,看到國內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一直想為祖國出一份力的單倍回到國內,擔任中心負責人。
2019年,受北京市科委邀請,單倍帶著他的核心團隊來到北京,成立了百放英庫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開始了國內無人涉足的全球原創新藥研發。
“北京有全國最好的學術研究資源,像海淀區就聚集了清華、北大、中科院等資源,做原始創新就應該在北京。而我們有最好的專業做藥的團隊。”單倍介紹。世界范圍內大部分新藥研發從業者終其一生也做不出一種新藥,而百放的核心團隊雖然人數不多,但由他們作為主要貢獻者已研制出五六種新藥,他們從業時間最短的十幾年,最長的30年,是迄今為止國內專業做藥的最強天團。
“一方面我們自己從最新的學術成果里發現可以研發新藥的線索,做出候選化合物,完成‘藥物發現’,實現學術成果的轉化;一方面提供跨國企業標準的專業實驗室,和想自己做藥的科學家合作,聯合研發原創新藥。”單倍介紹。國內目前沒有這樣的平臺和團隊,百放要彌補空白,實現北京新藥研發從“仿制”到“首創”的飛躍。
今年年初,百放入駐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以大健康產業為主導的貝倫產業園,海淀區提供了4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區和實驗室空間、頂尖的實驗儀器,以及多年減免租金等優惠政策,中關村科學城公司還投資入股。
百放英庫辦公區共4層。一層是行政辦公及會議室,二層是提供給入孵團隊的實驗室和辦公區,三層、四層是百放英庫的生物、化學等專業實驗室。在二層,人工智能企業康邁迪森公司已經入住,他們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新藥研發中的化合物篩選等工作,用新技術縮短新藥研發所需時間。
截至目前,百放公司已經和北大、清華、天壇醫院等開展了6個原創新藥研發合作項目,目前有2個已經進入了優化階段。另外,一款針對新冠肺炎研發的治療由病毒引起的肺炎的原創新藥,也在研發中。
以百放英庫為開端,中關村科學城大健康產業加速發展,北京進入新藥研發的“首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