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生物醫(yī)藥行業(yè)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冠疫情肆虐,行業(yè)科研攻關力度再攀新高度。這一年,威斯克新冠疫苗入圍國家12個疫苗攻關項目,瀚辰光翼研發(fā)的全球首臺高通量核酸檢測儀,每天每臺可篩查超2萬樣本。
據悉,威斯克新冠疫苗是國內首個由昆蟲細胞生產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魏于全目前正在研究的項目。
魏于全介紹,目前該新冠疫苗已得到國家藥監(jiān)局許可,進行了一期二期的臨床實驗,即將在多個國家進行三期臨床,有望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另一邊,他的團隊與天府生物城共建的“天府疫苗谷”,即將在生物城投入使用,助力打造全鏈條疫苗產業(yè)。
在天府生物城孵化園一期的生物醫(yī)藥平行實驗室,成都醫(yī)學院的教授鄒強與團隊在這里著手開發(fā)一種治療白血病的生物藥,該候選藥物上市后有望大幅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
據介紹,該候選藥物開展研究者發(fā)起的臨床試驗研究需要用到CAR―T細胞生產線。要搭建這樣一條生產線,單固定資產投入就要近3000萬元,這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負擔不小。但在天府生物城完成一個批次實驗,14天只花了5萬元。
據悉,天府生物城的生物醫(yī)藥國際平行實驗室,面向國際前沿的生物治療技術,建立了包括干細胞、細胞疫苗、CAR―T細胞、mRNA細胞等7大技術平臺,擁有15條生產線,并對外開放共享使用。
如何進一步推動投資提質增效?天府生物城的答案是瞄準細分領域,突出高質量發(fā)展。
作為全國首批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示范基地,天府生物城目前已突破12項關鍵瓶頸技術,6個平臺獲得國際認證,支持獲得新藥證書23個,擬開展第二輪示范基地申報工作。圍繞干細胞、細胞疫苗、慢病毒、CAR-T細胞、脂質體、質粒、mRNA七大技術領域,新引入15個公共服務平臺,初步構建“一站式”生物醫(yī)藥創(chuàng)新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