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報告的背后都記錄著檢測人員不分晝夜的辛苦付出,1月20日,記者走進蘭考縣中心醫院檢驗科核酸檢測實驗室,零距離感受核酸檢測的整個過程。
檢測人員一進實驗室就是八九個小時
蘭考縣中心醫院自核酸檢測實驗室建立以來,承擔著發熱門診病人、住院病人及陪護、自愿檢測人員、返鄉人員等的檢測任務。
1月8日起,PCR實驗室陸續收到來自全縣的大規模核酸樣本,實驗室工作人員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24小時在崗、輪班檢測核酸樣本。
人員少,強度大,酸檢測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就像進入了完全封閉的塑料袋內,可謂密不透風,一進實驗室就是八九個小時,一個班下來,整個人就像水洗了一樣。
PCR實驗室組長岳朝薈告訴小編:“每天早上八點來到實驗室后,我們每名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都要做好個人的安全防護,三級防護必不可少,防護服、鞋套、醫用口罩、眼罩、面屏、雙層手套穿戴好,進入實驗室后不準外出,也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
檢測過程復雜繁瑣,每一個環節都是精細活
從清潔通道,通過緩沖間,進入試劑準備區。工作人員將實驗用的試劑在超凈工作臺中進行復溫、配制、分裝,通過無菌傳遞窗,傳到下一個工作區——樣本制備區,這是最危險也是檢測人員最辛苦的一個區域,兩名操作員需要在生物柜里操作,一個一個地揭開樣本蓋子,仔細核對信息、加樣、提取、編號。
實驗室屬于無染區域,對待樣本要當做危險標本來操作處理,相比于一般樣本,核酸檢測樣本傳染度比較高,操作起來危險系數比較高,這就要求檢測人員要按照最嚴格的工作標準來要求自己。
起霧的護目鏡、雙層手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和幽閉的空間都是對工作人員精細操作極大的考驗,長時間的缺氧、憋悶會讓人心情煩躁及體力嚴重下降,精細操作能力嚴重受限。在這個區域,大多數人很難堅持4小時以上,而他們不得不咬牙堅持,因為這是職責。
身穿防護服的檢測人員翟麗莎說:“工作中可能會出現因戴手套操作不靈活、割破手套、樣本密封不當產生灑溢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全程必須謹慎工作,我們要做好樣本檢測,把好這第一道關。”
在基因擴增區,工作人員要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判斷。他們結合臨床診斷,認真分析每一個圖形、每一個波峰,并根據標準發出報告,為臨床一線提供真實可靠的檢驗數據。
24小時檢測不斷,日測1千余份
這里是與新冠病毒正面交鋒的戰場,也是高風險崗位,每個樣本的標本處理和核酸提取,都是與新冠病毒的一次短兵相接。PCR實驗室現下有12人的實驗室團隊,分成日夜兩個班次。最近幾天,實驗室日均檢測量在1000份左右,最高可達1500多份,工作量和工作強度都非常大。
工作的過程,就是檢測人員與病毒賽跑的過程。為了提高檢測效率,檢測員加班加點是常事。檢測高峰剛來臨時,他們白天上班,晚上接著做檢測,有的連上兩個夜班,但他們沒有抱怨,不說辛苦,迎難而上。而這些24小時不間斷與病毒面對面“交戰”的檢測人員其實年齡并不大,都是“80、90后”,正是因為他們的挑燈夜“戰”,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才為有針對性的落實疫情防控舉措贏得了時間。
“我們檢驗科所有核酸檢測人員全員上崗,實行人員輪班,機器24小時運轉,確保全天檢測不間斷,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數據。在上級部門和院領導的全力支持下,我們將繼續嚴格把關、高效推進,保證核酸檢測任務的完成。疫情不散,我們不退。”檢驗科主任胡占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