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時后,她與同事們奮戰的結果在各大媒體推送出來——“12月29日,北京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該病例為4歲男性,現住朝陽區酒仙橋大山子北里……”
連夜檢出大山子4歲病例陽性結果

將時間拉回12月29日晚。夜幕降臨,值晚班的工作人員已經上崗多時。有關部門送來檢驗樣本。收檢的工作人員接過藍色的送樣箱,迅速核對樣品轉移單,熟練地將酒精噴灑在紙面進行消毒。
裝著樣品的采樣箱經過物表消毒,通過傳送窗被遞進樣品整理和滅活實驗室。穿著三層隔離防護衣、戴著兩層手套的工作人員迅速接過采樣箱。根據國家衛健委規定,新型冠狀病毒屬于第二類病害微生物,送檢的樣本需要三層包裝。在這個實驗室里,這些樣本經過整理后,將進行滅活處理。

這是加急樣品,工作人員們都清楚它的緊要性。30分鐘的滅活之后,這些樣品被送往隔壁的核酸提取室。工作人員使用加樣槍,在每個樣品中吸取200微升,將它加入放置著預混液的96孔板,再將96孔板放置入提取儀。
完成提取后,這批樣品被轉移到擴增實驗室,工組人員再從提取后的樣品中吸取5微升,加入調配好的熒光定量PCR試劑中,放置入擴增檢測儀,等待最終的核酸檢測結果。
一夜處理數百件樣品

這天夜里,與大山子北里4歲男孩兒相關的檢驗樣品,前前后后送來了超過百余件,種類包括咽拭子、肛拭子、血液樣品、環境樣品等。檢驗科值班的工作人員們分工合作,每個人都忙得顧不上說一句話。
“陽性!”樣品送進擴增檢測儀1個半小時后,檢測系統的顯示屏上,一條條內參曲線出現了。一個熟悉的“S”形提示著陽性的檢測結果。
當晚的值班組長田甜趕忙將結果報送上級部門。從當天下午4點,到第二天凌晨4點,晚班值班的檢測組工作人員,一共處理數百件檢測樣品。

經過一夜奮戰,“下班”后的田甜,躺在床上有些心緒難平。“居然,睡不著”,當她發出這條朋友圈,很快收到了不少“戰友”的回復。“我也沒睡。”“心里有事。”……原來,回家后還惦記著工作的,不止她一個人。
年初到現在,這個科室一天沒歇

“從年初到現在,我們微生物檢驗科一天沒歇,24小時運轉。”朝陽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副科長李麗說,這個科室目前總人數不到40人,人員分成4個團隊,每天白班、夜班“兩班倒”,輪流值班。

除了應對緊急的新冠肺炎疫情外,工作人員們還有日常免疫檢測任務,包括對當季高發傳染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監測以及兩會、冬奧會等重要活動的保障任務。“活兒來了,大家想不起休息來。經常有同事值完夜班也顧不上回家,接著在單位處理工作。”

李麗追憶起年初疫情形勢異常嚴峻的時期,每天上千件檢測樣品源源不斷送進檢測實驗室,當時科里只有20多位同事,工作節奏可以用“馬不停蹄”來形容。
那時,李麗在單位的值班室支起行軍床,晝夜值守,3個多月沒回家。家有兩歲幼子,李麗時常想孩子想到落淚。但每天接觸陽性樣品,她不敢回家看看,也害怕把傳染的風險帶給親密的家人。特別想念家人的時候,她就偷偷回到家里小區門口看一眼。
工作雖然異常艱辛繁重,但微生物檢驗科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掉隊的。疫情連綿的2020年,這個科室的人員增加了十幾人。不斷有新鮮的力量希望能為驅趕疫霾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守護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這是每一個疾控人的一份初心和理想吧,不言苦與累。”李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