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揭牌儀式現場。
依托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山東能源研究院建設,新能源省實驗室將致力于能源產業“從0到1”的原創研究和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產出,支撐山東加快建設科技、能源強省。
這無疑是青島促進全省乃至全國新能源科學發展,突破前瞻性關鍵技術,支撐引領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舉措。
打造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
山東省實驗室是省級基礎創新平臺的龍頭,是創建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新能源省實驗室負責人劉中民院士告訴記者,新能源省實驗室的目標是創建國家實驗室。
“我們將開展‘從0到1’原創導向的前瞻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前瞻關鍵技術創新研究和能源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等,建成立足山東、面向世界的新能源科學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劉中民說。
高水平的建設呼喚高層次的人才和平臺。劉中民告訴觀海新聞記者,新能源省實驗室要打造1000人規模的科技人才隊伍,開展能源大數據、微生物組探測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要建設公共測設分析平臺及智庫平臺,圍繞世界生物能、太陽能、先進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前瞻引領技術,依托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山東能源院,聯合省內外高校、院所,通過自建和聯合等方式,建成5-8個科技創新單元;同時,瞄準我省新能源產業重大需求和前沿技術,要組織實施一批大科學計劃與大科學工程,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
高端的科研成果要在應用中體現價值,劉中民表示,新能源省實驗室要打造從基礎研究到技術開發再到工業應用的全鏈條布局。
具體從哪些領域發力?劉中民說:“可再生能源是我們的強項,要把它做到更強、更優;先進儲能是聯系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化石能源的一座橋梁,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此外,核能、非常規油氣、智慧能源等方向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屆時,新能源省實驗室的原創性技術成果將支撐傳統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為能源安全新體系的構建提供決策依據、路徑和技術路線圖。
為能源產業“從0到1”賦能
在能源產業成為城市發展“必爭之地”的今天,新能源省實驗室應運而生,既是青島、山東產業升級發展的需求所使,也是能源產業發展的底氣所致。
在能源領域,山東有兩個全國第一。一方面,山東是全國能源消費第一大省,且從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占70%以上,高于57.7%的全國平均水平。提升山東新能源領域原始創新能力,構建多元并舉、協同可靠、清潔高效的新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山東也是新能源裝機第一大省,這對于實驗室科研成果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應用場景。
而青島在新能源領域更是具有領先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一方面,青島從頂層架構上謀劃,剛剛出臺的《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提出打造“東方氫島”,在未來10年完善氫能產業鏈體系和氫能產業基地,將青島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氫能城市;“頂格推進”成立了13個產業專班,推動13個“中流砥柱”產業發展,新能源產業赫然在列。另一方面,青島豐富的海洋資源可以與氫能等能源研究結合,成為新能源省實驗室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青島還有雄厚的能源產業研究基礎。全國能源研究的“先鋒梯隊”——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已成為半島地區新能源與先進生物技術領域研究人才高地,形成涵蓋生物、化學、化工、材料等領域的學科體系,擁有中科院生物燃料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生物基材料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生物合成技術創新中心等16個省部級技術創新平臺。
而不久前奠基開建的山東能源研究院更是集聚中科院、高校、企業等各類創新要素,構建起從工程驗證到商業化應用的微創新生態,致力于潔凈能源科技成果的熟化、轉化,為新能源省實驗室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已來,劉中民對新能源省實驗室寄予厚望,他說:“實驗室要探索最好的體制機制,產出最好的原創技術,匯聚培養最好的人才隊伍,在山東落地轉化最好的創新成果,并謀劃國家實驗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