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代君說
近日,省部共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行。劉昌孝院士擔任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廣基院士、黃璐琦院士、劉良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以及13名來自全國中醫藥科研一線的知名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實驗室主任張伯禮院士為委員代表頒發聘書??萍疾炕A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等部門領導和專家參加揭牌儀式。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新時代中醫藥發展的基本路線。在三個國家“973”計劃支持下,張伯禮院士帶領團隊圍繞中醫方劑配伍的科學基礎問題開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以“化學組成表征確切,制備質量可控,具有明確生物活性”為特征的組分中藥理論和關鍵技術體系,并建立了具有6萬余種中藥組分的實物庫,在現代中藥創制、大品種二次開發、中藥智能制造等領域得到了推廣應用。
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十年培育建設,目前獨立建筑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儀器設備達到2.6億元,具有承擔國家重大項目能力,并取得系列標志性成果。今年2月,“省部共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得到科技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的批準,這是全國中醫藥系統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標志著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中有了中醫藥一席之地,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有了國家級創新基地。

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外景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疫情防控應急攻關團隊,前線后方緊密聯動,臨床救治與科學研究同步推進,在中醫證候學調查研究、中醫藥臨床救治方案設計、臨床循證評價、中成藥抗新冠活性篩選、創新中藥研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率先總結了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作用和特點,發表了第一篇臨床研究報告。提出了“控制由輕癥轉為重癥”是評價療效的核心指標,為評價中醫藥臨床優勢提供了關鍵指標,并得到WHO相關機構的高度評價。研究成果在救治患者,促進康復全療程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形成中國特色治療方案做出了重要貢獻。向海外開展中醫藥抗疫成效宣講和交流數十次,共享中國經驗,展現了中國抗疫獨特優勢。
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由劉昌孝院士主持,在聽取實驗室主任張伯禮院士關于實驗室建設發展報告后,與會專家對實驗室的發展目標、建設任務、管理辦法等方面進行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研究方向穩定明確,技術平臺先進,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相關技術平臺為新冠疫情防控做出貢獻。建議實驗室進一步凝練方向,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注重經典理論、臨床經驗和基礎研究協同,充分發揮區位、產業和政策優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人才高地,推動中醫藥“守正創新”,在提升中藥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服務中藥產業發展及健康中國建設。
據悉,天津市科技局為實驗室的主管部門,建設運行期內,在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中優先支持實驗室發展,在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給予優先立項支持,在實驗室團隊建設、高端人才引進、領軍人才培養和科研條件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天津中醫藥大學是實驗室的依托單位,須為實驗室建設提供實驗用房、科研儀器設施、科研經費等必要的基礎條件,并在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實驗室建設運行期內,天津中醫藥大學5年提供不低于5500萬元科研基礎和運行經費,主要用于實驗室設備購置、條件保障、日常運轉、自主研究和對外合作交流,支持實驗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給予相對獨立的科研自主權和人事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