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一早,南大二附院發熱門診的三間“集裝箱”外,站著多名穿戴著防護裝備的該院檢驗科醫生。當日,南大二附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至昨日,這間僅用2天時間便建成的實驗室已累計完成千余份樣品的核酸檢測。
在這里,手握移液槍的醫生們就像是精準追蹤病原體的狙擊手,“不漏檢一例陽性樣本”是他們的唯一信條。日前,記者與檢驗科醫生們一同進入這間實驗室,實地探訪“病毒獵手”們的工作日常。
核酸檢測實驗室不大 但“五臟俱全”
病毒、細菌、真菌……導致患者感染性發熱的病原體種類多樣,醫生們要通過檢測來鎖定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疫情之下,核酸檢測這項技術已為大眾所熟知。病毒核酸檢測呈現的結果,是甄別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依據,對于早發現、早診斷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最初南昌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南大二附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僅用2天時間便建成了,并于2月15日正式開展檢測。
“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按照P2(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級二級)實驗室的要求緊急建成了。”南大二附院檢驗科醫生黃波介紹道,該實驗室雖然不大,但“五臟俱全”,模塊化設計、可移動搭建、單空間設置是這間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特征。
為了讓實驗室盡快發揮“應檢必檢”的作用,南大二附院檢驗科的醫生們從生物安全柜(在操作原代培養物、菌毒株以及診斷性標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實驗材料時,用于保護操作者本人、實驗室環境以及實驗材料的一種設施)等“高精尖”硬件的落實,到人員培訓、制度建立的“軟件”運作,忙個不停。“進入實驗室污染區后就不能返回清潔區,里面的規矩可不少。”黃波說。
實驗室分三個區域 流水作業操作嚴格
一批送達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的咽拭子樣本,通常需要4~5小時才能出具結果,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嚴謹有序,失誤的代價不僅是樣本檢測無果,更會使醫生陷入被感染的風險當中。
“我們接觸樣本后,第一步就是要做滅活處理,防止病毒感染。”說這話時,黃波正在實驗室第二區(污染區)對樣本進行滅活。離記者不遠的他,可謂離病毒最近的人。
黃波告訴記者,整個實驗室被劃分為三個區域,并根據區域流程開展流水作業,“先在第一區配試劑,然后在第二區對滅活樣本提取核酸并加入試劑,之后通過傳遞窗到第三區進行PCR擴增檢測并出具結果”。
▲檢驗人員在實驗室的第一區配試劑。
▲檢驗人員在第二區對滅活樣本提取核酸并加入試劑。
▲檢驗人員在第三區進行PCR擴增檢測并出具結果。
坐在生物安全柜前面的黃波手持移液槍(移液器的一種,常用于實驗室少量或微量液體的移取),認真地向配制好的試劑孔中加入相應的檢測樣本,槍頭挨著試劑盒邊緣緩慢移動。“5微升,這是樣本的添加標準。”黃波告訴記者。
很快,黃波就將一批20份的樣本初步處理完畢。接著,他把這批樣本放入傳遞窗,等待下一步的PCR擴增檢測。
“檢測的半數以上時間都耗費在核酸提取和PCR擴增檢測這兩項工作上。”在第三區,章海斌醫生將樣本小心地放入熒光定量PCR儀中,“整個實驗過程不能出現一點差錯,否則不僅出不了結果,還可能導致危險。”
師兄弟成“黃金搭檔”住醫院旁待命
“我們檢驗科一組2人進入實驗室開展核酸檢測,一天測3批。”黃波告訴記者,早先樣本數量多的時候,一天要做近百份樣本核酸檢測,章海斌是他的師弟,也是他的“黃金搭檔”,“我們兩人合力完成整個檢測,在實驗室常常一待就是四五個鐘頭,交接班的時候衣服都濕透了,護目鏡上都是霧水。”
經過近2小時的PCR擴增檢測,樣本結果隨即“出爐”。“我們根據曲線判斷核酸檢測結果,如果是陽性,需立刻將患者隔離并送往定點治療醫院。”章海斌說,早確診能讓患者早治療,也讓其他人群少感染。
記者注意到,第三區較其他區域顯得有些悶熱,抬頭一看,頭頂上的空調正在吹送熱風。
章海斌解釋道:“PCR擴增檢測有一定的環境要求,整個環境的溫度偏差不能太大,否則可能影響最終結果。”
“遇到急診等特殊情況,我們就算是半夜也得開工。記得最晚的一次,我們凌晨3時40分才從實驗室出來。”黃波告訴記者,從拿取樣本到出具結果,再到交接下一批檢測工作,他們每次穿戴防護裝備的時間長達6小時之久,所以他們都住在醫院旁邊的賓館,輪班待命。
核酸檢測現場被“搬”進了大學課堂
除去檢驗科醫生的身份,章海斌還是一位給學生們上網課的大學教師。“每天做核酸檢測忙個不停,我想讓學生們多了解一下真實的醫療一線。”章海斌和師兄黃波在導師王小中教授的帶領下,把在一線做核酸檢測的工作內容做成教案,布置成作業讓大學生們在線參與。
“醫學生教學有很強的實踐性,讓他們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有利于他們的學習。”章海斌告訴記者,“醫學知識在不停變化,我所在的南昌大學本科生已經開展線上教學,我們團隊也開了一門通識課,學生們都覺得很受用。”
在教學過程中,章海斌他們向學生們介紹了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目前疫情的情況和防控工作的進展,并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和微信群上傳實時更新的“前線”課件,如核酸檢測是如何進行的、為什么感染新冠病毒后淋巴細胞會降低……
“希望同學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讓疫情影響到自己的學業。”談及大學生疫情期間的學業問題時,章海斌如是說。
◎相關新聞
走近南昌市第一醫院“疫戰偵察兵”
一個姿勢要保持長達2個小時
晨報訊(周密章敏記者蘭春) 核酸提取、核酸擴增、核酸檢測……在南昌市第一醫院北樓6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幾位身穿防護服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小分隊隊員正有條不紊地對剛送來的標本進行檢測。門上赫然寫著的“閑人免進”四個大字,讓這里顯得有些神秘。
現年36歲的檢驗科主任李麗萍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每天7時許,李麗萍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小分隊的其他隊員便會到達醫院,開始每天的“必備功課”——“武裝”自己,將防護服、護目鏡、帽子、口罩、鞋套、手套等物品熟練地穿戴好后,便毫不猶豫地走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
▲穿戴好防護設備后,隊員進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南昌市第一醫院供圖
“這是按照三級防護的要求來做的,同事之間要反復確認,不能讓一寸皮膚暴露在空氣中。”李麗萍介紹說,進入負壓實驗室后,他們會從密封箱中拿出裝有咽拭子樣本的取樣管,仔細核對取樣人的姓名,并在電腦上錄入相關信息。
李麗萍告訴記者,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中完成病毒檢測,大約需要5個小時,其中提取時常常要保持一個姿勢長達2個小時,但隊員們每次都能一絲不茍地完成。據了解,南昌市第一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作為全省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于2月12日正式運行,每天分早上8點、中午1點、晚上6點三批進行,如不需要復查,結果會在對應檢測時間點6個小時內發出。
“及時檢測既能給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也能盡早疏導和正確診治患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據李麗萍介紹,目前,他們一天要做50多個樣本的檢測,主要是醫院發熱門診病患。及時檢測能保護醫患雙方,因此,身為“疫戰偵察兵”,他們感到很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