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開幕式上,徐永吉常務副主任在主旨演講中強調,聯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教合作領域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抓手,需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教研優勢,擔當起為灣區和國家培養拔尖卓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協同創新三地高校開展跨境科研合作、聯合辦學的體制機制;要善于把握大灣區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疊加機遇,積極聯動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灣區和國家的科教水平與世界影響力。

▲羅俊校長作大會報告
在大會報告中指出,粵港澳高校聯盟是正式寫入國家層面規劃性文件的高校合作組織。中山大學作為聯盟最初的發起倡議單位和理事長單位,既深感榮幸,同時又深知責任重大。過去一年,聯盟一直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和目標,堅守“強合作、促發展”的初心與使命,在科研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拓展合作等多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年度,聯盟將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對標灣區和國家發展戰略,繼續依托各成員院校的科研優勢,推動粵港澳三地科研“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的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積極倡導三地高校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活動和人才培養合作,為三地師生提供更多跨境交流研習體驗;同時繼續做好聯盟內部交流培訓活動及外宣工作,為聯盟院校拓展更多國內外合作空間。

▲羅俊校長主持分論壇
在分論壇環節,羅俊校長作為主持,與聯盟三地院校代表就“深化聯盟合作,拓展科研資源”進行研討交流。羅俊校長向各代表簡要介紹了中山大學近年在廣州、珠海、深圳三校區布局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P4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天琴載荷研究基地、南方海洋實驗室、六千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深圳光源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平臺的建設情況。并提出聯盟高校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推動彼此間的科研合作:一是要形成以基礎研究為核心的合作共識;二是要搭建以優勢學科為載體的合作平臺;三是要倡導以包容開放為宗旨的合作模式。各參會代表也紛紛就如何發揮自身院校辦學特色和聯盟作用,推動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創中心與國際教育示范區建言獻策。

▲專業聯盟簽約儀式合影
大會期間,“粵港澳高校公共衛生聯盟” “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 “粵港澳中醫藥聯盟”共同舉行了創盟簽約儀式,進一步豐富了聯盟院校學術交流合作的內涵和領域。
粵港澳高校聯盟于2016年底正式成立,由中山大學發起并作為聯盟理事長單位,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作為副理事長單位,目前已有三地共計37所成員院校入盟。聯盟旨在為三地院校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臺,深化三地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在教育領域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山大學將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文件精神和要求,繼續發揮在大灣區教科事業的牽頭引領作用,依托聯盟平臺牽手灣區更多高水平大學共同推進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